快訊

咖啡護心血管、防失智!選淺焙還深焙好?營養師推薦「選這種」減少吃進梅納反應產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列印器官供移植 10年內可望成真

3D器官列印模擬示意圖。 沈家寧/提供
3D器官列印模擬示意圖。 沈家寧/提供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急重症病患的器官嚴重衰竭,常常急需接受器官移植,但又等不到器官捐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幹細胞研究組助研究員沈家寧今天向台灣介紹「3D器官列印技術」,未來可能可以複製出全新的器官,救人一命。

沈家寧今天在國科會「2011科學季:未來科技狂想曲」展前記者會中,介紹3D器官列印技術 (3D Organ printing technology),他指出,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未來可望實現的醫學成就,目前已有生物醫學科技廠商利用這套技術,列印並複製出結構簡單的類血管組織。科學家預期,10年內就可列印出皮膚等人體器官;也許二十年後可列印於腎臟、肝臟及心臟等結構複雜的器官,供移植之用。

他說,目前器官捐贈風氣不盛,器官衰竭的急重症病患常因等不及而過世。不少科學家積極研發新的替代性器官,3D器官列印技術就是最瘋狂、也最具突破性的選項。顧名思義,這項技術的靈感是來自噴墨印表機,只不過一般噴墨印表機印出來的是文字及影像,而3D器官列印技術列印的是人體器官。

例如血管,3D器官列印技術透過電腦軟體,把立體的血管分成無數個橫截面,再列印出數百張、甚至數千張的平面結構圖,接著從病患幹細胞製造出來、含有特定組織細胞的「生物墨水」,逐一噴到一張張平面材料的特定位置上,再以水凝膠或特定的生物性黏著劑牢牢固定。當數千張平面材料堆疊起來後,只留下特定組織細胞的立體結構,一條完整的血管就成形了。

沈家寧表示,3D器官列印的優點取自病患自己的幹細胞,沒有自體免疫排斥問題;且這些來自於自體組織細胞的器官,有和原器官一樣的立體結構,可以完成器官原有的功能;更可依病患狀況,設計並複製出符合實際所需的器官大小及尺寸,完全客制化。

血管 幹細胞 器官捐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