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新聞眼/署醫應補不足 非搶地盤

【聯合報╱本報記者劉惠敏】

署立醫院爆弊案,除了「禁不起誘惑」的人性脆弱面,制度面亦難辭其咎。署醫定位不明,既要挑起公立醫院照護弱勢的責任,又要面對預算年年縮減、自負盈虧。套一句老話,就是「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醫院該不該賺取利潤,不只是倫理問題,還關係到存亡的殘酷現實。公立醫院存在的意義及價值,即不計利潤,提供偏遠地區醫療,照顧弱勢族群,以及因應緊急衛生危機事件或公衛任務,例如地震、SARS、傳染病的防治與宣導。

立委侯彩鳳昨天質疑,多家署立醫院雇用約聘人員,數量之大,甚至超過正式醫事人員的兩、三倍,不僅變相剝削這些人,恐也影響醫療服務品質。實際上,署醫常年遇缺不補,大量雇用便宜的臨時人員,或把業務外包、增加自費醫療項目等,無非是為了降低成本,達自負盈虧的目標。

署醫存在的矛盾顯而易見,外界將改革署醫的責任交給衛生署,尤其是被視為醫院經營管理長才的現任衛生署長邱文達,或要求醫學中心接管署醫,若還是從「利潤」角度出發,無助解決問題。

畢竟,私醫與公醫目標不同,不可能用同一套經營模式。部分醫界及民間團體提出的改革更具體,署醫的存在應是「補不足」,而非「搶地盤」。在偏遠、離島等缺乏醫療資源的鄉鎮,無利可圖的毒癮、精神病、失能者長期照護等,由署醫肩負起醫療照護角色,國家則補其不足的資源。

長期照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