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國內緊急救護訓練方向大改變。台北市衛生局今年首度將自殺防治訓練課程「自殺防治守門員」,加入傳統的心肺復甦術(CPR)及全自動體外電擊器(AED)訓練,顯示除了生理面,心理面的急救同樣重要。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高偉君表示,依自殺防治中心99年的調查顯示,約有5成想要欲輕生者會向周遭朋友透露,是向心理諮商專線求助的3倍、向醫院求助的5倍,因此今年首度將「自殺防治守門員」加入傳統急救課程。
高偉君說,在自殺防治守門員課程中,心理諮商師及精神科醫師將教導民眾如何辨識自殺高危險群,及如何適當採取「覺察、傾聽、詢問及救援」四步驟。
舉例而言,自殺的行為徵兆是「六變三託」。「六變」是個性、生活作息、經濟行為、語言、身體及生活環境方面上的巨大變化。「三託」則是託人、託事及託物,如向親友囑咐加強對某人的照顧、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委託代為完成或打包身邊重要文物等等。
教學時間3月中旬起,地點為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聯合醫院各院區。民眾可撥打1999轉7112報名,免費參加。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