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健保局統計,國內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掃描患者多達一百廿七萬人次,但部分醫院儀器過於老舊,一成左右影像品質太差,可能影響判讀,或需重新掃描,增加輻射暴露量。
為維護病人安全,減少無效率檢查,健保局表示將加強審查,一旦抽檢發現,影像品質無從判讀,將核刪該筆給付,藉此「勸導」醫界,適時汰換老舊或功能不良的CT。
台北榮總自民國六十七年引進全國第一部電腦斷層掃描儀,自此各醫院爭相採購,最新統計,台灣地區已擁有三百多部,密度之高,全球數一數二。健保每年支付在電腦斷層掃描的費用,以百分之十速度成長,去年一年,申報金額就多達六十億元。
不過,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說,國內醫療儀器並無年限退場機制,部分大型醫院汰換下來的CT,流向中小醫院。她擔任健保台北分局經理任內,曾調閱轄區內所有醫院的CT掃描片子,由放射線醫學會專家代表共同審查,有一成影像模糊不清,以地區醫院比率較高。
她說,多年來,健保局推行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資源共享計畫,避免病患短期內重複檢查,但成果不彰。其中一項因素,就是某些醫院影像品質欠佳,必須重照;經進一步了解,有些醫院使用的根本是「骨董級」CT,照樣向健保局申報費用。
北部某醫學中心放射線部醫師透露,電腦斷層跟數位相機一樣,不斷推陳出新,最早問世的機種,只有單切面掃描,如今已進步到六百四十切。不少醫院新舊儀器並用,VIP、自費健檢病人用新機,老機器就給健保病患,部分財力有限的中、小醫院,則用二手CT。
另一名醫師認為,老一代電腦斷層不是不能用,「就像骨董勞斯萊斯愈久愈值錢」,但要經常維修保養。
但他不諱言,「理論上,老舊CT會釋放較多輻射,對病患有潛在危險」,且用來篩檢零點五公分以下癌症,舊機型可能略遜一籌,「問題是,病患躺在CT上面,完全不知儀器已經使用幾年?」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副主任陳世杰不贊成視使用年限,強制淘汰老舊CT,但可根據影像品質好壞,作為給付與否的參考,前提是要訂出遊戲規則,供醫界遵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