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流感病毒可能變種,令人聞之色變。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的研究成果認為,藉由修飾蛋白表面的醣分子,可能可以成功發展出對付多種流感病毒的分子疫苗。
翁啟惠和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馬徹、吳宗益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禽流感病毒與宿主細胞在最初結合的過程中,「醣」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馬徹解釋,流感病毒細胞表面主要由「血球凝結素」(HA)和「神經胺酸」(NA)兩個醣蛋白組成,和人體接觸時,病毒細胞表面的HA就會結合人體細胞表面的醣,入侵人體,造成感染。
馬徹實驗室準備4種中心結構相同,僅表面的醣分子大小不同的HA;吳宗益實驗室則合成出17種禽鳥細胞表面的醣分子和7種人體細胞表面的醣分子,交叉檢測。
他們發現,HA上面的醣分子若小到只剩單醣,附著在細胞的能力反而最強,但是專一性會降低。
研究團隊進而將原本的HA和單醣型HA分別製成疫苗打入白老鼠體內,再將白老鼠集中在高濃度的H5N1病毒下。他們發現,單醣型疫苗比原本的(多醣)疫苗有效許多。「醣分子可以說是『病毒的偽裝、疫苗的障礙』。」馬徹這麼說。
目前研發中的H1N1疫苗是全醣疫苗,馬徹認為,倘若民眾對雞蛋過敏或病毒去活性處理不當,都可能影響疫苗防治效果;況且全醣疫苗和病毒結合力比不上單醣,每年都要施打,然而他們開發的分子疫苗就不會有這些問題。研究團隊認為,這個研究還可以擴大到同樣具有多量醣蛋白的病毒,如一般流感、C型肝炎或愛滋病毒。
「利用表面帶單醣的醣分子製造疫苗」的研究已經申請到美國專利,並技術移轉給美國的OPKO Health公司,由其台灣子公司接手疫苗研發。
【2009/10/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