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羈押讓「雞鴨便當」爆紅 營養師建議這樣吃比較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一般內科

咳嗽就想止咳 你可能多吃了這些冤枉藥

不咳嗽代表痊癒了嗎?
不咳嗽代表痊癒了嗎?
圖片/聯合報系資料照

聽健康

00:00/00:00

【文、圖/摘自柿子文化《咳嗽警報》,作者羅仕寬】

一味鎮咳的危機
不咳嗽代表痊癒了嗎?

咳嗽病人多半想的很單純,來看診就是為了趕快鎮咳,並不懂立即鎮咳其實是不對、不好的。但身為醫師,我們的職責是找出咳嗽的原因,治療咳嗽絕不是照本宣科開一堆鎮咳、止咳、化痰、止癢的藥物—病人希望鎮咳,醫師想的是完全治咳,兩者的所想所願皆不相同。

醫師一定要有泰山崩於前仍不改其志的意志,否則現下極其現實的臨床醫療必會逼得醫師妥協,雖然病人暫時舒服不咳了,但是痰液阻塞的腫脹氣管將如何面對未來?

錯誤的鎮咳心態

咳嗽是身體的自我保護反應機制,當氣管受到發炎、分泌物的刺激,便會引發急速的氣管收縮症狀,也就是我們所見的咳嗽。

咳嗽的目的就是要將氣管保持暢通,讓感染部位盡量維持正常功能,因此,治療咳嗽不可以一味鎮咳,否則可能加重氣管發炎腫脹與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進而引發肺炎。如果你了解了,就知道絕對不可以自行亂買、亂吃鎮咳藥。治咳嗽,一定要「讓咳」(讓病人咳出來),把堆積在呼吸道的發炎分泌物—如鼻涕倒流、鼻咽喉腔積膿、從氣管至肺泡的所有分泌物都會刺激咳嗽反應—盡量排出體外。

雖然有很高比例的咳嗽病人會要求趕快鎮咳,畢竟晚上咳到不能睡會影響隔天上班、上學,然而多年來,我幾乎不開鎮咳藥給病人,而是在一天三至四次的藥包內給予足量的化痰與消腫藥物,至於額外包給病人的鎮咳藥包,則是讓病人半夜若咳嗽咳醒,嚴重影響睡眠時才加服的,否則能忍則忍,睡前也可準備裝有溫熱開水的保溫瓶在床邊備用—鎮咳藥雖然暫時讓病人不咳,卻讓痰滯留在氣管內繼續為患,幾個小時以後還有可能會讓咳嗽更嚴重。

我這樣做已經二十幾年了,我的病人幾乎都能痊癒,這些有乖乖聽醫囑、正常作息的病人,鮮少會看到什麼併發症或得住院。多年來的看診結果不斷強化我的信心,讓我堅信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幫助病人緩解咳嗽,而就算病情沒有太大改善,嚴重咳嗽時讓痰液持續咳出氣管,反而不容易併發成肺炎;此外,不鎮咳也能讓症狀的分析變容易,讓醫師能根據病情變化做適度的處方改變,這麼一來,咳嗽的治療反而簡單多了。

痊癒比止咳更重要

醫生很輕忽咳嗽,卻也很怕治咳,因為大家都不太懂咳嗽要怎麼治療,但病人卻認為醫師絕對懂,所以要求吃藥一定要有效,沒效就來責問、怪罪醫師。

請仔細想想,一般門診檢查靠的是醫師的「望、聞、問」加上聽診器的診斷來開處方,大部分病人並沒有做任何醫學檢測,所以治療咳嗽若要保證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輕病重開」,藥開得強一點,效果自然好一點—真要保證見效,加類固醇與強力鎮咳藥準沒錯,一天吃個三、四包,一連吃個幾天,不至於會有什麼明顯副作用。

總而言之,病人就是要看到效果,而醫生碰到因吃藥後沒效甚至病情惡化而抱怨、責難的病人,心情必定大受影響—這就是今天對抗藥物之所以被濫用的最大主因。然而事實上,一般人咳嗽了只要多休息、多保養,自己就會好的。

醫師最害怕的兩種咳嗽病人

⑴只吃兩三包藥,有效就停藥

不少病人的吃藥觀念其實不正確,只要一有效果,就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抵抗力,於是立即停藥,認為自己可自行痊癒。這是一個緣木求魚的錯誤觀念,雖然短期內可能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下來必定會對身體帶來危害與負擔。

咳嗽疾病本身皆有致病原因與感染病原體,身體原本就是一個微細小宇宙,可以在忍受許多健康問題與感染的同時,表面上仍是精神抖擻的活龍一條。舉例來說,一個人經常便祕,同時又患有高血壓,因此長期服用緩瀉劑與降血壓藥控制,表面上大致能保持每天的正常排泄與血壓穩定,但這種狀態真的稱得上是健康嗎?

很多人常常感覺卡痰、習慣性清喉嚨,血液BVPM超高倍活細胞顯像顯微鏡檢測也常可發現膽固醇、腸漏塊與各種雜質—黴菌與念珠菌就是這種血液中的常客,而黴漿菌又易趁亂興起、開始繁殖並釋出毒性物質—卻因為身體早已習慣這些慢性的健康問題而不以為意。這樣的身體一旦被感冒病毒感染,免疫壓力立即上升,就會讓血液中的寄生菌落迅速繁殖;這樣的病人通常會在感冒的一、兩天之內出現嚴重咳嗽,並在短期內將全家傳染殆盡。

真正的問題來了,這種人通常是家裡的長者,體力差、不愛吃藥,咳嗽嚴重時勉強吃個幾天藥,不咳就自作主張停藥。反覆發作後免疫力與體力變得大不如前,有朝一日遭逢流感,就可能併發肺炎、喘鳴及心搏過速,甚至因高血壓併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與中風等等。

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一般人,抱持著錯誤的心態服藥,一不小心也可能導致許多問題。表面上不咳了就繼續工作、上學,無法讓身體好好休息,不需幾天,大概多半就會有二次細菌感染的問題,如嚴重黃鼻涕、咳黃痰、發高燒等等,也就是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支氣管肺炎。

萬一很不幸「中獎」的是個藥罐子,反覆經常感染會導致免疫力愈來愈差,屆時還可能產生抗藥性。今日抗生素的抗藥性已愈來愈強,我畢業至今三十五年,診所用藥尚無出現任何一種全新口服抗生素可用—對抗藥物的發明已至極限邊緣,醫者和病人真的都要有所改變了。

⑵吃藥只求快速見效

這種病人服藥後只要沒有明顯療效,就會一直抱怨,並主導醫師該如何開藥;之後若仍沒效甚至產生其他併發症,便責罵醫師到底會不會看病。面對這種患者,如果聽得下去我對病情與病程的解釋,那就還可以溝通調整,否則依現行健保制度規劃,診所醫師把病人轉診至大醫院進一步就診,才是最好的辦法,一則有「大人」撐腰,二則耳根清靜,避免醫療糾紛。

每個人一定都要了解,門診看病憑的是醫師的醫療知識與經驗,多半沒有任何檢驗數據,加上感冒、咳嗽本身就有多變、難以捉摸的特性,與任何科別疾病一樣都不可能包醫(指一個醫師或醫療團隊包辦民眾的所有健康問題)。

近幾年醫療糾紛事件頻繁,就連很少關乎人命的耳鼻喉科也變得如臨大敵。畢竟有哪一位醫師不希望自己是醫宗聖手,診治的每個病人都能痊癒,不留一點痕跡?又有誰喜歡被抱怨醫術差?可是動不動就要告訴乃論,致使「防備性醫學」大夯,診所醫師很快就將病人轉診至大醫院,不需要的檢查毫無節制的執行,拚命的對抗療法就是不讓病人有半點痛苦以免挨告,到頭來當然是—醫院賺飽、醫師累垮、病人藥袋滿滿,有時連身上的器官也減少了呢!最後,臺灣人得到的就是東亞病夫的「美名」,雖然平均壽命高達八十歲以上,但我們究竟是健康的過活,還是被病魔折磨呢?

.書名:咳嗽警報
.作者:羅仕寬/著;羅際竹/資料整理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7
.書名:咳嗽警報 .作者:羅仕寬/著;羅際竹/資料整理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7
關於《咳嗽警報》

他曾在醫學中心看盡各種絕症、罕見病與危急重症,就是沒有學會如何看感冒?他曾是台大醫院、馬偕醫院的大醫師,卻在自行開業、站在治療咳嗽的第一線感到受挫?為了確實解決病人的困擾,羅仕寬醫師發憤研究、實驗。如今,擁有三十五年耳鼻喉科的豐富臨床經驗,以及十餘年整合醫學的研究,他將這些心得化為淺顯易懂的文字,針對大家最容易輕忽的感冒、咳嗽做深入淺出的探討,從原理、預防、治療等,一一解惑。>>看更多咳嗽警報https://goo.gl/73o5eX

咳嗽 感冒 黴漿菌 止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