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毋湯!陽光辦講座 助血管瘤病友瞭解自己
小雅一出生,因左臉上碩大的葡萄酒色斑,從小遭受異樣眼光,媽媽曾經很自責,到處祈求治療方法,以「凡士林+痱子粉」、「水煮蛋+藥粉」等偏方敷在小雅臉上,結果都令人失望;直到小學三年級始求助專業醫師,至醫院進行雷射治療,每次治療讓她苦不堪言,費用也是一大負擔。
大學期間小雅在陽光基金會社工建議下,參加陽光基金會血管瘤義診活動,現場有專業的醫師介紹新的治療方式,也有許多血管瘤朋友一起交流,使她感到溫馨與安心,此後也在陽光提供醫療諮詢、經濟等資源協助下穩定治療。小雅以過來人身分分享,希望大家勇於面對臉上印記,及時接受專業、正確的治療,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林瑞嬌主任表示,當孩子患有血管瘤時,家長須承擔較一般家庭更多的壓力,血管瘤醫療講座讓家長更清楚能為孩子做什麼,降低徬徨的感受,因治療被視為美容,健保不予給付,經過早期確診,抓住黃金治療時機,降低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並減少血管瘤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及人際互動困擾。
陽光基金會長期提供先天顏面損傷、血管瘤朋友醫療諮詢、經濟、心理、就業及社會適應等服務,桃竹中心於2014開始辦理血管瘤醫療講座,今年於8月29日下午2點在陽光桃竹中心有一場免費講座,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建智醫師主講,報名請洽(03) 427-6512分機109何社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腹股溝凸出腫塊會伸縮 疝氣作怪
肛門別洗太乾淨 醫提5大正確觀念:有味道不代表髒
6歲童遭黃金獵犬咬傷耳朵 醫師:臉部血管多可縫合
下背痛 椎間盤退化 再生療法改善
膽結石上腹及腰痛 達文西手術切除膽囊助婦人擺脫病痛
老先生肛門太窄1根小指塞不進 皮瓣整形3天恢復生命力
身體出現硬塊、腫塊,會轉惡性嗎?醫指常見3種可能
巴金森治療/老翁雙手抖不停 彰濱秀傳無切口手術後終於可夾菜入口
車床貫穿女工手掌骨頭外露 醫師以皮補皮重建功能
輕熟女鼠蹊部痛竟是得疝氣 醫師:的確有可能
阿嬤料理魚鰭刺傷 數小時手腫成壞死性筋膜炎
7旬老翁雙側腹股溝疝氣 腹腔鏡微創修補手術解決頑疾
長期臥床翁傷口生蛆 急診護理師急幫清理
工人釘槍誤射2釘進大腿 醫師用C手臂「大腿撈針」
來台換肝又中風半癱 4歲男童跨海治療兩次手術恢復健康
冬天足傷口潰爛患者增 護理師籲慎用保暖設備
成人罕見臍尿管畸型 微創手術清出長達27年的「奇石」肚臍屎
鬼門關前走一遭!男子腳掌發黑 顯微重建手術救他一命
高齡長者肝腫瘤 肝癌微創手術可完整切除保肝
女工雙腳癱瘓 竟是胸椎脊髓長腫瘤作祟
不再開膛、2公分取肺部腫瘤 醫:三種人不適用
「腳中風」不處理 小心潰爛、發黑要截肢
精準3D定位微創手術 肺腫瘤患者術後3天就能回工作崗位
台大生醫分院複合式手術室 有利細微精確手術治療
兒出生後罹患小耳症 母自責觸犯懷孕禁忌抑鬱倒下
八旬阿嬤腳痛半年 原來是患足底筋膜炎
傷口再小也不能輕忽!傷口處理4步驟,一張圖看懂蜂窩性組織炎、破傷風
不是還我漂漂拳 阿嬤臉骨折險毀容隱痕手術復原
2鋼筋插身 又見肝癌 手術救回
男子草藥偏方治痔瘡 沒好轉反腫脹像芒果
猜你喜歡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