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四歲女童被父親車上的滾燙豆漿燙傷,意外發生後,家人皆知道燙傷要採取「沖脫泡蓋送」,女童家人竟拿米酒幫忙降溫,
至今女童仍在加護病房,全身至少40%燒燙傷。馬偕醫院外科部部長董光義說,所有民眾幾乎都知道燙傷處理必須「沖脫泡蓋送」,但送醫前有完整完成者只有5%到10%,其餘有做卻做錯,大約5成,部分以錯誤方法急救,反而讓燙傷更嚴重。
董光義表示,「沖脫泡蓋送你」我皆耳熟能詳,實際上燙傷發生後,多數人只是「沾醬油」執行,以沖而言,必須用流動的清水沖15分鐘,慢慢將衣服褪去後,再沖15分鐘,至少要30分鐘才算是完成第一步驟。
董光義強調,用米酒降溫根本適得其反,酒含有酒精,一般傷口碰到酒精就痛得要命,酒精對細胞具有殺傷力,更何況是燙傷傷口,恐讓燙傷的深度加劇。
另外,要降溫絕對不可能只用「一瓶」水就解決,必須要大量流動的水,才能將蓄積在皮膚的熱能退散,能徹底完成沖脫泡蓋送的步驟患者,能大幅減少燙傷的深度。
很可惜,太多民眾只做半套,或是聽信偏方,幾乎沒辦法徹底做到。近期準備要進入冬季,台灣民眾又愛吃鍋物,有些具有油脂的鍋物,如麻辣鍋、薑母鴨等,若不慎濺灑到皮膚上,有些人會用清潔用品,想去除油漬。
董光義說,高溫燙傷別想太多,直接用大量清水去除熱能,是最關鍵的步驟,有些人使用燙傷藥膏,大量塗抹在傷口上,但熱能未褪去,一樣會增加燙傷深度。
董光義呼籲,若是大面積燙傷,完成沖脫泡蓋送後,一定要立即就醫,若燙傷後水泡面積不大,沖脫泡蓋後,可以隔天再掛門診就醫,無須擠急診。
他提醒,燙傷後有水泡,就該送醫,別誤信傷口風乾比較好,依照不同的燙傷程度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建議民眾仍遵循醫囑處理傷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