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新研究指「呼吸」比「咳嗽」更易傳播肺結核病
南非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呼吸」可能比「咳嗽」還容易傳播肺結核,這顛覆了幾個世紀以來的醫學知識。
紐時報導,這項研究19日在線上舉行的科學會議中公布。研究人員估計從感染者身上釋放的結核桿菌中,有多達90%可能通過被稱為「氣溶膠」的微小飛沫攜帶,一旦深呼氣這些飛沫就會被排出。
該報告還呼應新冠疫情的一個重要發現:「新冠病毒也通過氣溶膠傳播、尤其是在室內空間」,隨著疫情開始蔓延,這種傳播途徑被廣泛低估。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擁擠的室內空間往往是結核病的溫床,就像新冠病毒一樣。研究表明,一些用於限制新冠病毒傳播的方法,如戴口罩、打開門窗和盡可能多地待在戶外等,對於遏制結核病很重要。
研究人員此前認為,大多數結核病傳播發生在感染者咳嗽時,將含有細菌的飛沫噴灑到空氣中,人們認為呼吸時會釋放一些細菌,但比咳嗽時釋放的要少得多。新發現雖然並未扭轉這種理解,因為一次咳嗽比一次呼吸可以排出更多的細菌,但如果感染者每天呼吸2萬2000 次、同時只咳嗽500次,那麼咳嗽只佔感染患者排出的細菌總數的 7%。
這一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南非開普敦大學醫學名譽教授伍德博士(Robin Wood)開發的技術,該設備可以收集感染者的氣溶膠並識別其中的細菌,伍德博士指出「幾十年來,肺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幾乎沒有變化,是時候開始使用現代、最先進的技術來治療這種疾病了」,更強調只要通過一些調整,該系統還可用於研究其他疾病,包括括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痊癒還在咳?他咳到肺破個洞 原來得了肺結核
咳嗽不斷但沒有感染症狀 「類肉瘤」好發20至40歲年齡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世界氣喘日/適度用藥 別因疑慮拒治療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胸腔凸起腫塊才發現長膿瘍 就醫發現竟是未熟雞蛋惹禍
老翁開胸手術後漸進式呼吸訓練 26天成功脫離呼吸器
空汙傷肺,只做胸部X光不夠 你有做過肺功能檢查嗎?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
健康威脅就在空氣中 居家大掃毒從通風做起
咳嗽超過兩週小心肺癌!8種人沒抽菸也要注意6症狀
老年人常肺炎 偶有膿胸積水...新營醫院整合治療成功治癒
常吃這些東西恐害腎臟纖維化! 醫示警「超無感徵兆」:尿色深不妙了
防疫勤戴口罩/流感、肺炎住院 近兩年大減
偶咳出血絲未重視 婦人突大量咳血險送命
高瘦身材男性注意!胸痛、呼吸困難來襲,恐為這疾病引發,避免潛水、高空跳傘
男子突然呼吸困難胸劇痛 醫籲高瘦者注意原發性氣胸
濕冷咳嗽以為感冒 竟是氣喘發作
冬季溼冷好發氣喘造成原因多 咳嗽超過2周要小心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台中總是灰茫茫?專家:口罩+定檢揪肺病
室內外空品連動 中國附醫倡肺年齡
咳喘逾兩周 小心肺纖維化
沉默的重症 小心肺纖維化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