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老闆咳嗽發燒險沒命 這種像感冒的疾病不可輕忽
目前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低,您對肺炎了解多少?什麼情況下,會增加您接種疫苗的動機?請至文末投票
類似案例愈來愈多,肺炎連續三年擠下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去年十大死因排行榜的死亡人數中,就以肺炎成長最快,九成集中於65歲以上長者,台北市每年逾千人死於肺炎,雖然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但醫師認為,肺炎嚴重性明顯被低估。
李慶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肺炎死亡率上升,人口老化、吸菸與空汙都是危險因子,老年人由於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力變差,加上合併慢性疾病,一旦感染肺炎,嚴重威脅健康。
慢性病患 罹患肺炎高3-5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分析,多數民眾不知肺炎嚴重性,不了解有疫苗可預防及台灣有健保就醫費用低,導致民眾預防動機低。但除了老年人外,慢性病患例如糖尿病、慢性肺病、腎臟病、高血壓等,罹患肺炎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出3至5倍。
以糖尿病為例,當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對抗細菌能力下降,只要小感冒就可能併發肺炎,曾有一位75歲糖尿病患,罹患流感併發氣管炎住院,幸好事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因肺炎致命。
有肺炎病史者 主動接種疫苗不到一成
另外,有肺炎病史者,無論是罹病前或出院後,主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不到10%,比例極低,黃立民認為「成人很難把疫苗當一回事,他們寧可花錢去買保健食品,也不想打自費疫苗」。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紀炳銓說,曾有80多歲的長輩,符合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象,卻未去接種疫苗,等送來醫院時,已是嚴重肺炎併發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插管加上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二次感染肺炎,最終撒手人寰。
高風險族群擬採自費疫苗部分補助
對抗肺炎,最重要是「預防」,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疾管署今年初擬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由現行75歲以上放寬至65歲,一年經費約需3.7億元,只等行政院核定,明年就能上路。
不過,行政院核定該計畫時,將流感疫苗從原本三價劑型改為較貴的四價劑型,以致疫苗基金一下子變少,肺炎疫苗擴大接種一案遭到排擠,無法如期實施,必須往後延。
預防接種委員會委員專家認為,與65歲以上民眾相較,侵襲性肺炎高風險族群納入公費疫苗接種的急迫性更高,由於疫苗基金有限,疾管署擬朝向民間勸募、增加公務預算、提高菸捐比率以及高價疫苗部分補助等四大方向進行,希望採用「高價疫苗部分補助方式」,高危險族群自費部分疫苗費用,盡快完成接種,相關方案仍在研擬中。
肺炎鏈球菌疫苗 專家建議這樣打
莊人祥指出,侵襲性肺炎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切除、慢性腎病變、愛滋病,以及人工電子耳植入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癌友、器官移植者。他說,專家建議上述高危險族群應先施打一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經過八周之後再補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23價多醣體疫苗」與「13價結合型疫苗」,前者涵蓋較多血清型別,但抗體低、保護力較短;後者具有免疫記憶力,保護力有七成,保護時間較長約五到十年。
疫苗保護力並非百分百,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除了接種疫苗,良好營養、適度運動,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也可減少肺炎威脅。
紀炳銓說,13價疫苗連2歲以下嬰幼兒都可接種,成人一次只要施打一劑,效益高,少數有嚴重蛋白過敏、曾有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者,或打疫苗當下有急性感染如發燒者,建議請醫師評估後再打疫苗。
肺炎常見症狀 |
連續發高燒超5天 |
咳嗽、有痰 |
呼吸喘和困難 |
胸痛 |
資料來源:黃立民、杜思德、紀炳銓醫師。製表:張益華 |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痊癒還在咳?他咳到肺破個洞 原來得了肺結核
咳嗽不斷但沒有感染症狀 「類肉瘤」好發20至40歲年齡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世界氣喘日/適度用藥 別因疑慮拒治療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胸腔凸起腫塊才發現長膿瘍 就醫發現竟是未熟雞蛋惹禍
老翁開胸手術後漸進式呼吸訓練 26天成功脫離呼吸器
空汙傷肺,只做胸部X光不夠 你有做過肺功能檢查嗎?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
健康威脅就在空氣中 居家大掃毒從通風做起
咳嗽超過兩週小心肺癌!8種人沒抽菸也要注意6症狀
老年人常肺炎 偶有膿胸積水...新營醫院整合治療成功治癒
常吃這些東西恐害腎臟纖維化! 醫示警「超無感徵兆」:尿色深不妙了
防疫勤戴口罩/流感、肺炎住院 近兩年大減
偶咳出血絲未重視 婦人突大量咳血險送命
高瘦身材男性注意!胸痛、呼吸困難來襲,恐為這疾病引發,避免潛水、高空跳傘
男子突然呼吸困難胸劇痛 醫籲高瘦者注意原發性氣胸
濕冷咳嗽以為感冒 竟是氣喘發作
冬季溼冷好發氣喘造成原因多 咳嗽超過2周要小心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台中總是灰茫茫?專家:口罩+定檢揪肺病
室內外空品連動 中國附醫倡肺年齡
咳喘逾兩周 小心肺纖維化
沉默的重症 小心肺纖維化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