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感染案例患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約占20%到25%,患者因延誤治療、不依循醫囑致死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崇長程治療對抗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但台北醫學大學參與跨國研究發現,使用廣效型抗生素加治療痲瘋病針劑,能縮短療程僅9個月。
該研究日前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且新增至WHO治療建議方案。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表示,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治療結核病的療程長,也使結核病患容易復發,且根據研究顯示,復發的結核病患,出現「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的比例約20%到25%,第一次感染結核病就屬於多重抗藥性結核病者,僅3%。
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係指至少對第一線抗結核病藥異煙肼(Isoniazid)以及廣效性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n)出現抗藥性。
江振源表示,對這兩種藥物出現抗藥性,等於宣告,服藥要再延長一年以上。
江振源說,對抗結核病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縮短服藥時間」、「減少副作用」,多年前參與跨國研究,花費近10年,收案400多名患者,發現使用廣效型抗生素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搭配治療痲瘋病的藥劑Clofazimine,只要治療9到10個月即可達到WHO推崇的服藥20個月的長程治療效果。
江振源表示,台灣原本約400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患者接受治療,經過近10年努力,病人數已降至200多名,因為縮短服藥時間,中斷治療比例也下降到3%以下,研究結果令人振奮,研究論文也在今年3月28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9個月的短程治療方案,也在今年新增於WHO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方案中,他相信,短程方案將降低抗藥性發生,有效治療患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