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天下雜誌
【文、圖/選自天下雜誌出版《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作者黃瑽寧】
您一定有接受過家人或朋友好心的勸告:「某某食物容易造成過敏,不要常給小孩吃。」有沒有很耳熟?於是許多的孩子被禁止吃魚,不能吃蛋,沒有奇異果可以品嘗,每天的食物是清淡的白粥配蔬菜。哎呀,好可憐噢!這樣的迷思可能來自於對過敏疾病的不熟悉,以為一旦對某種食物過敏被誘發之後,就會對其他更多的食物過敏,甚至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之類的疾病。其實這些擔憂可能都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家長太緊張了啦!
迷思一:搞錯機率
很多人都說雞蛋蛋白容易過敏,但兒童發生蛋白過敏的機率,大約只有一到二%左右。至於其他常聽到的海鮮、花生和豆類等等食物,致敏機率則都小於一%。也就是說,一百位兒童當中,只有一位吃了某種食物,會發生過敏現象。
大家想一想,有必要為了那一位過敏兒童,來剝奪剩下九十九位孩子「吃」的權益嗎?別人家的小孩過敏,並不見得我家的也會過敏;甚至於爸爸媽媽過敏,小孩也不見得會過敏,真的不必先入為主。
迷思二:搞錯國家與人種
食物過敏也是有分國家與人種而有所不同的,舉例來說,美國的兒童很怕花生過敏,好萊塢電影也因此常常出現誤食花生醬之後,臉變成豬頭的劇情。然而在台灣,花生過敏卻非常罕見,我在門診幾乎一整年沒碰到一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長毛的水果容易引起過敏」,有聽說過嗎?中獎的水果有奇異果、水蜜桃、紅毛丹等等。然而根據台灣本土的研究卻發現,最常造成過敏的水果是:芒果、番茄、草莓、香瓜和橘子。咦?說好的「毛」呢?原來奇異果等等食物,也是來自國外的資料,可能只是白種人比較容易過敏的水果吧!
迷思三:搞錯兇手
比如說,有些寶寶吃了米精之後,身體長出疹子,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孩子怎麼會對澱粉過敏呢?這樣將來怎麼養大?」我總是安慰媽媽,兇手不一定是米,可能是米精製品所添加的人工香料,或者是保存劑等等造成過敏,而非食物本身的作用。此時若換成自己電鍋煮的粥,寶寶就沒有過敏現象,媽媽就可以鬆一口氣,繼續嘗試下一種食物了。
這種情形也常常發生在水果身上,有時候孩子並非對水果的果肉過敏,反而是果皮所引起的。不要笑,因為台灣很多人認為水果連皮一起吃比較健康,所以把果皮也送到果汁機裡打給孩子吃或喝,過敏對象甚至是果皮外面殘留的農藥,而不是水果或果皮本身。
迷思四:感染當過敏
嬰兒時期常常會有一些病毒感染,而這些病毒可能完全沒有引發咳嗽和鼻涕症狀,只是讓寶寶身上長出一些病毒疹,很不巧的同一天孩子吃了一片香蕉,從此媽媽就認定香蕉是違禁品,不再嘗試。多麼可惜,一念之差,就剝奪了孩子攝取一種健康營養食物的機會。另外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蕁麻疹,也是時常會讓家長誤會某無辜食物為兇手的狀況之一。
除非過敏到快要休克,否則若吃完某樣食物後,孩子發出輕微的疹子,或引起輕微的腹瀉,先別急著幫食物打叉叉。可以暫停您所懷疑的食物兩個禮拜,之後要再嘗試一口,若連續兩次都出現同樣的症狀,那才真的考慮一歲後再試吃。因為免疫耐受性的產生,可能讓那一種食物過敏豬羊變色,重出江湖,不再引起過敏症狀了也說不定。各種食物當中,大概只有花生不太會誘發耐受性,終身不能再碰,不過正如我前面所描述,台灣花生過敏的人反正很少。
迷思五:過度解讀過敏嚴重度
有時候孩子只對牛奶蛋白過敏,家長卻擴大解讀,誤以為將來什麼食物都會過敏,甚至把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氣喘,通通歸咎在各種食物過敏所造成的。
的確,對A食物過敏,有可能也同樣對B食物過敏,但沒有嘗試過,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另外食物過敏也不會無限上綱的影響到呼吸道,引起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本書後面我也會再次提醒,呼吸道過敏〈氣喘與過敏性鼻炎〉,大部分都與食物過敏無關。
迷思六:忽視可怕的內在誘導物
別忘了過敏疾病最大的敵人,其實是人工食品添加物這個可怕的內在誘導物。有些家長禁止孩子吃魚、吃蛋,卻放任他們喝飲料、吃麵包、餅乾或零食,這真是不可思議!人工色素或是人工香料這些化學物質的魔掌,早已滲透到孩子的飲食生活當中,影響層面之深之廣,幾乎到了難以撼動的地步。家長應該主動將家裡的零食全部丟掉,並且與學校老師溝通反應,拒絕以零食做為獎勵孩子的誘餌。
小叮嚀:扮演孩子的飲食偵探,一起戰勝食物過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