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灣每年有1千多人死於肺結核,成大胸腔外科醫師曾堯麟近年以腔胸鏡治療肺結核,效果比傳統開刀更好,目前累積的病例數達全球第一,成果並刊登在國際期刊上,受到矚目。
曾堯麟從96年健保開放胸腔鏡手術後,以胸腔鏡治療肺結核患者,目前個人累積病例達60例,數量全球最多,他表示,歐美先進國家的胸腔鏡治療技術相當發達,但肺結核的患者少,而大陸、印度等國肺結核患者多,但醫療不夠發達,台灣的情況獨特,肺結核患者多、治療技術好,加上健保給付,才讓醫師有機會累積寶貴經驗。
他表示,96年開始進行時,翻查國外的文獻都找不到胸腔鏡治療肺結核的相關資料,成大團隊摸索前進,經5年的努力,治癒率超過8成,成果近期刊登在國際頂尖的心臟與胸腔外科期刊Ann Thorac Surg 上,被認為是肺結核外科治療的重要里程碑,包括印度、俄羅斯的外科醫師都來索取資料。
過去針對服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傳統方式開刀,不僅要打斷肋骨,傷口更長達30公分,很多年老、抵抗力差的患者都挨不過去,患者甚至寧願長期被隔離,也不願意開刀,胸腔鏡只需在腋下切出3個小孔,術後很快恢復。
據悉,肺結核外科手術因感染風險高,台灣很多外科醫師都不願意進行。
曾堯麟表示,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全程配戴N95口罩,避免感染,每次手術4到5小時下來,確實常有「缺氧」的感覺,但對於多重抗藥性患者來說,手術是最後一條路,如醫師都不願意做,患者沒其他選擇,每次手術都是排在一整天的最後一刀,手術完手術房必須封閉消毒,隔天才能再用,而醫護人員則半年檢驗1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