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入春後,天氣變化非常劇烈,醫師發現,國內皮膚病患者也跟著「換季」,其中以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的異位性皮膚炎病號,近日陸續出現。
1.異位性皮膚炎
對於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病童的家長而言,要對付這種疾病有如「長期抗戰」。李太太說,她的孩子從1歲多發病,到現在8歲了,幾乎一年四季、無時無刻都看到他的皮膚出現乾燥、搔癢、紅腫等症狀,在她隨身的包包裏,也都備有止癢的藥膏和保濕乳液。
遺傳體質 窗簾寢具全換
李太太說,孩子從小就遺傳父親的過敏體質,只不過爸爸是過敏性鼻炎,孩子則是異位性皮膚炎,為此,家中早已捨棄地毯和布窗簾,寵物也不敢養,還特別去買防寢具,飲食也力求清淡。問題是,孩子三不五時仍會發作,冬天也不敢去泡湯,實在是無可奈何。
照顧周到 避免體無完膚
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在病情發作時,因抓癢造成破皮,可謂「體無完膚」,幸運的是,李太太的孩子先是從腳部關節彎曲處長出紅色疹子,如今則擴散到臉部,「由於平日照顧地非常周到,他從未出現皮膚嚴重感染,也沒有流湯、流膿的現象」,她說。
多方照護 避免反覆發作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副院長曾興隆指出,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者,其共同特色是「愈抓愈癢,愈癢愈抓」,有人為此一夜難眠,因此遠離過敏原、控制情緒、注意氣候變化及選擇衣物的材質,缺一不可,否則可能會反覆發作。
所幸,異位性皮膚炎病童一般在青春期過後,約有一半會自然痊癒,其他的患童也會減輕症狀,只是它會起起伏伏,時好時壞,需要家長及患童耐心地治療及保養。
2.蕁麻疹
至於另一種過敏性疾病則是蕁麻疹,也就是閩南語所說的「起凊膜」。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過敏反應,特別是某些人的體質特殊,當吃到或吸進某種特定物質而產生過敏反應,以致在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塊狀浮腫,有時奇癢無比。
過敏原百百種 不只海鮮
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除大家熟知的海鮮(如蝦子、螃蟹、蚵等),包括塵、乳膠、芒果、奇異果、樹脂、香精、有機溶劑、口服或局部藥物等物質,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幾乎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一般人覺得蕁麻疹一定是吃海鮮或其他『不乾淨的食物』引起的,其實是一大誤解」,朱家瑜說。
找醫師尋病因 切忌成藥
另外,也有人因為冷、熱、壓迫皮膚、摩擦等物理因素,引發皮膚中的抗組織胺釋放出來,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類似的疹子;甚至有人自己抓皮膚,就會出現「皮膚劃紋症」,它也是蕁麻疹的一種。
朱家瑜表示,由於蕁麻疹的病因各不相同,因此必須找有經驗的醫師治療,患者千萬避免自行服用成藥解決。醫師會仔細詢問發病的原因是否和特定的接觸物質有關,一旦找出病因,就可確認診斷,並避免再去接觸過敏原,自然會很快痊癒,頂多服用口服抗組織胺或注射抗組織胺,搭配擦止癢藥膏,就會很快改善。
【2010/04/04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