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減肥吃到「假豆腐」爆熱量!營養師教吃對3種豆腐,搭1物更滿足完全蛋白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救命還是害命?做氣切就會變植物人,進安養院?


圖/123RF

當醫師問:「要不要插管、同不同意氣切?」家屬一聽都是驚慌失措。

這些聽起來可怕的專業術語,施加在病人身上,是救命的必要武器?還是將病患推入深淵的多餘醫療行為?

對醫療多點認識,在緊急時刻,才能做出正確抉擇。

「做了氣切是不是就會變成植物人?」日前一名肺炎病患住進輔大醫院加護病房,家屬聽完「插管」、「氣切」等專業術語,擔心地遲遲不敢讓醫師做氣切。在台灣,病患及其家屬聽到插管、氣切,多半感到害怕、不知所措,擔心做了之後,病患會更虛弱,最後甚至會變成植物人、進安養院。

插管超過兩周 肺炎機率上升40%

輔大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哈多吉表示,簡單來說,呼吸衰竭或動手術全身麻醉後才會插管,再由外科醫師決定何時拔管;至於氣切是插管的「替代品」,通常醫師不會直接選擇氣切,病人要插管超過兩周,才會考慮做氣切。

「每一天不拔管,肺部引發肺炎的機率增加2%;二十天不拔管,肺炎的機率就上升40%。」因此,在國外只要插管超過兩周,或是預期會插管超過兩周者,就會直接勸病人做氣切,減少感染風險。

插管卡喉嚨 病患有強烈不適感

哈多吉進一步解釋,插管是從嘴巴伸管子到喉嚨,當然會造成不舒服,管子卡在喉嚨,一定會覺得噁心想吐,因此過程中會幫病患施打鎮定劑,讓他們睡覺休息,減少不舒服的時間。病人清醒後,會因為不舒服一直想動手拔管,而醫院就會將病人的手固定住,病人的難受可想而知。

倘若遇到不想讓醫師打鎮定劑的家屬,哈多吉說,這時候就會向家屬舉例,「如果你的鼻頭上停了一隻蒼蠅,卻動不了想趕也趕不了,這不是很痛苦?」因此才會希望在加護病房插管的病人就應該要打鎮定劑,才不會一直感到不舒服。

氣切喉部打洞 避免肺部感染

哈多吉說,當病患從嘴巴插管後,口水可能沿著喉嚨跑到肺部,進而造成細菌侵入肺部,這也就是插管容易引發肺炎的原因。若要減少肺炎風險,通常會請家屬買漱口水,讓難以刷牙的病患減少口腔細菌孳生,不過仍有肺炎風險。而氣切是在喉部甲狀軟骨下方打一個一公分的小洞,將管子插入,就會讓口水從食道跑到胃裡,而非沿著管子流到肺部。

哈多吉坦言,氣切對病人多少也會有影響,尤其病患會覺得喉嚨有管子不像正常人,不過病患若咳嗽的力道較差,氣切抽痰就能更精準地將喉嚨及肺部的痰抽乾淨,因此通常病人罹患肺炎很久,就會建議做氣切,將肺部的痰抽乾淨。

氣切會變植物人?觀念嚴重錯誤

「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哈多吉表示,大家一聽到氣切就嚇壞,上網查或是聽到旁人說「做氣切就會變植物人,就會進安養院。」其實是植物人不得不做氣切,但卻將因果顛倒。氣切有三大優點,可讓病患呼吸省力、抽痰乾淨、減少感染,甚至氣切可以讓病人不會被束縛在病床上、能夠自由下床、曬太陽,增加抵抗力,更何況病人經訓練仍有機會正常進食,甚至可以講話。

「氣切是積極想要治療這個病人的方法。」哈多吉坦言,其實這跟民眾教育有關係,如果大家一直覺得氣切會造成長期臥床,拒絕做氣切,最後受傷害的是病患與其家屬,且可能花更多錢治療。

哈多吉表示,氣切其實就是外科手術,術後傷口可能會有些微滲血,但加護病房人員都會注意,氣切引發感染的機率很低,不需要過度擔心。

預立醫囑 危急時刻不為難家人

家屬在急診等候時,通常都處在驚嚇、恐懼的情緒中,對於是否要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更是無法在第一時間達成共識。哈多吉坦言,是否插管的抉擇常存在很多麻煩,倘若病人生命走到盡頭,家屬可簽訂DNR,病人也就可以平順離世,但前提是在病人垂危、意識不清時,家屬才可以幫忙簽,「病人清醒時,家屬要怎麼去問這些事情?常會造成兩難的狀況。」也因此建議每個人在健康時預立醫囑,在危急時刻便能依照自己的心願,也不為難家人。

氣切 插管 肺炎 植物人 呼吸衰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