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齡40多年的陳先生,因嚴重劇烈咳痰、喘不過氣,幾年前確診罹患肺阻塞,孰料急性症狀一經緩解,就開始對規律藥物治療,定期回診而有漫不經心的心態,導致病情從咳、痰、喘,竟惡化到每年數次急性發作都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拔河,甚至必須仰賴呼吸器維持生命。為提升其醫囑遵從性及治療成效,在醫師建議下,加入衛福部推動的「全民健康保險肺阻塞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病情在設備充足的大醫院獲得緩解後,再定期到專科診所回診,接受周全照護,目前陳先生肺阻塞病情已將近一年沒有發作,可望脫離過去動不動就往急診,以醫院為家的惡夢。
肺阻塞初期僅咳痰喘 民眾易輕忽就診率低
肺阻塞是全世界公認最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有十分之一的40歲以上成人罹患,以2016年內政部人口估算,台灣目前約88萬人罹患肺阻塞,不過卻有半數尚未就醫診斷,就診率相當低。亞東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鄭世隆表示,近年來政府逐漸重視肺阻塞問題,因此,衛福部已推出「全民健康保險肺阻塞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整合各級醫療院所資源,讓不同病情的患者都能得到最完善的照顧。
複方支氣管擴張劑防病情惡化 多面向改善方案護患者健康
鄭世隆主任進一步說明,透過改善方案的推動,讓醫院不再只提供患者醫療照護,也藉由衛教活動傳達肺阻塞需長期追蹤的觀念,間接提升患者定期回診和規律用藥的遵囑性,降低惡化機率,目前亞東醫院已成功照護近四百位個案。
鄭世隆主任補充,根據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新版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建議,對於肺阻塞患者的治療不再優先考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建議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積極治療,進一步預防肺阻塞病情惡化。
多注意患者心理變化 家人陪伴不能少
鄭世隆主任不忘提醒患者家屬,儘管相關配套方案和藥物治療技術已十分健全,家人朋友的鼓勵和陪伴也是重要的關鍵。面對後續戒菸或是定期的肺部復健治療,患者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或低潮,這時家人朋友更應密切陪伴且給予鼓勵,與肺阻塞患者一同攜手走向健康人生。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