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冷坐太久痠痛更嚴重!復健科醫:低溫會讓肌肉僵硬,多做規律小活動放鬆緊繃肌群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降感染機率

鄭小姐(右四)因癌症治療誘發心律不整,台大醫院為她植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圖/台大醫院提供
鄭小姐(右四)因癌症治療誘發心律不整,台大醫院為她植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圖/台大醫院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隨人口老化,國內愈來愈多病人發生心搏過緩等症狀,需接受治療,去年有7500位病人裝設心臟節律器,其中80%使用傳統有導線雙腔心臟節律器,雖可避免心房、心室跳動不同步問題,但易發生皮膚、血液感染等。台大醫院完成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植入,病人心房與心室同步比率達95%以上,目前已完成臨床試驗,擬於本月底列入常規治療項目。

病友鄭小姐心跳偏慢,因癌症接受標靶、化療,誘發心律不整,醫師擔心使用心律不整藥物,會加劇心搏過緩問題,因此為她植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鄭小姐說,她當時連爬樓梯都氣喘不已,在醫師建議下戴上智慧手錶監測,發現心跳曾慢到每分鐘只跳40下,生活、健康都受到影響,裝設儀器後,目前心跳恢復正常,找回生活節奏。

台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劉言彬說,病竇症候群會導致病人心搏過緩,運動耐受性不佳,甚至昏厥;若為心臟房室傳導阻斷的病人,除心搏過緩症狀外,還會發生心臟驟停。這2類病人需要裝設心臟節律器治療,80%病人是植入傳統雙腔心臟節律器,也就是在病人胸前裝設導線並埋入電池,近年雖有無導線心臟節律器,但只裝在肌肉層較肥厚的心室,易發生心房、心室跳動不同步,使用病人僅3%。

台大醫院參與全球臨床試驗,期間為5位病人裝設心房、心室「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劉言彬表示,目前病人追蹤情況良好,心臟功能改善,且胸部沒有疤痕、導線,病人日常生活較不受限,發生感染機率也降低,此項治療技術適合血管受損阻塞、高感染風險、胸前軟組織病變、多次更換導線等病人使用。

劉言彬說,健保僅給付無法使用傳統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病人,使用心室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盼明年放寬給付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若不符給付規定病人,裝設心室無導線調節器需自費45萬元,心房、心室同時裝設,預估費用落在90萬元內。設備電量依使用情況,可用5至8年不等,屆時可移除重新裝設。

心臟節律器 心律不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