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半夜醒來在古代是常態?專家:「分段睡眠」未必一定對健康不好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冬天頻繁吃鍋 恐增心血管危機

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等進補料理,對血管是雙重壓力。圖/123RF
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等進補料理,對血管是雙重壓力。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天氣濕濕冷冷,民眾陸續換上冬衣,鍋物買氣也暴增。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曾國翔說,冬天吃鍋「補」過頭,除了容易消化不良,湯底高鹽分也會讓慢性病患者出現暈眩、心悸、心律不整等症狀,高油脂肉類也會讓血脂飆升,增加心血管負擔。

曾國翔表示,冬天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血壓隨之升高,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段;此時若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對血管更是「雙重壓力」。因鍋類食材不乏大量肉類、海鮮、加工製品等,常讓體內壞膽固醇過高產生發炎反應。

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十大死因前五名,甚至死於三高慢性病人數已超越癌症,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更達3成,但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約4至7成民眾不自知,容易被忽略,必須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發現。

「高血脂與飲食息息相關,許多人補得太油,血脂反而飆升。」曾國翔指出,冬令進補應少油、少鹽、少加工食品,並以清淡、高纖為原則,搭配蔬菜與足夠水分,另透過規律運動與保暖衣物維持良好血液循環,減少血管內斑塊生成,也是降低血脂的主要方式。

現代人壓力大,年輕族群高血脂症愈來愈普遍,即使體重正常或偏瘦的人,若攝取過多高糖、高碳水化合物或生活型態不佳,也會使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上升。曾國翔建議,除了調整生活作息、飲食控制與運動外,也可以適量補充保健品輔助血脂維持在理想範圍。

為掌握血脂健康,國健署建議「控脂3招」,包括定期健康檢查,今年起已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方案」,提供30至39歲民眾每5年1次、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改善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遵循低油、低鹽、低糖「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及高纖養成飲食均衡。另,抽菸會增加心血管風險,應盡速戒菸改善異常。

心血管疾病 規律運動 飲食原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