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低溫跑台北馬3人OHCA幸救回 醫籲馬拉松跑者及慢性病患留意天氣變化

2023台北馬拉松清晨開跑。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2023台北馬拉松清晨開跑。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參加「2023台北馬拉松」的3名選手跑到一半倒地,送醫時一度OHCA(喪失生命跡象),不過送醫後已恢復心跳。急診科醫師指出,跑馬拉松的猝死率,較一般活動高20倍,低溫更有「加乘效應」。他提醒,有家族史,曾有不明原因昏倒或胸燜、頭暈等經驗,賽前要先到心臟科檢查,也要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和食物,食物建議選擇能量飲等,高糖、低纖維的品項。

台北市政府統計至上午11點,「台北馬」共有3名跑者發生OHCA,緊急救護恢復心跳與血液循環後送醫院,其中1人心導管手術後,已轉加護病房治療中;餘2名於急診室留觀中;另有1名民眾中風,急診室留觀中。

馬拉松猝死風險高20倍

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創會理事長、急診科醫師高偉峰說,統計上,跑馬拉松的猝死風險比平常狀態高20倍,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流跑到肢體的肌肉,心臟血流相對不足,突然心臟停止的患者,20歲以上族群,大多是心臟冠狀動脈相關原因導致;20歲以下則是肥厚型心臟病變。國外統計,20%民眾不知道自己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具「父親在60歲以前、母親在50歲以前猝死」的家族史,也要特別警覺。

高偉峰表示,如曾有不明原因昏倒、不明原因胸悶或胸痛、不明原因頭暈或呼吸困難,都建議在賽前到心臟科就醫,加上天氣冷時,穿著短袖、短褲或者背心跑步,低溫會帶來加乘效應,因為從高溫到低溫環境,心臟血流阻力會更大,因在劇烈運動時,血液會跑到肌肉肢體,心臟的血就會相對不夠。

半馬以上距離補充水分更重要

高偉峰也說,途中或者賽前,水分跟食物攝取都要足夠,因為脫水會提高發生風險,建議賽前1.5到2小時開始的每小時,以每公斤體重10毫升的量,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但也不能光喝白開水,否則可能造成低血鈉症,不過也不能單喝運動飲料,如果是半馬以上的距離,就建議要額外補充水分;食物則建議選擇高糖、低纖維的食物,能量飲就是不錯的選擇。

高偉峰也提醒民眾避免「越級打怪」,之前有一個只參加過3公里馬拉松的民眾,後來直接挑戰50公里,就發生OHCA的情形,建議還是要漸進式增加運動量,美國運動學會統計,可以每周增加10%的距離來調整。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也說,在天氣冷的狀態下跑馬拉松,風險相對會提高,過去有研究發現,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或從來沒受過訓練者,臨時運動的風險最高,因為天氣冷的狀況下,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高。

高血壓患者最怕天氣驟變

除了馬拉松跑者要注意低溫之外,高血壓患者也最怕天氣突然轉變,恐導致疾病控制不佳,引發心肌梗塞等危險。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建議,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近期出門時,應多加件衣物減少冷空氣刺激,尤其頭頸部、手部2部位更需注意。

林謂文表示,高血壓患者即使規律服藥,天氣忽然變冷、溫差變化過大時,仍會因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心跳變化等情況,溫差劇烈時,血壓波動、升高的情況也較容易發生;尤其民眾外出時,冷空氣直接刺激皮膚,血管收縮恐致血壓上升,嚴重時恐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意外。

「除依循醫囑、定時服藥,建議患者定時紀錄血壓變化。」林謂文表示,若高血壓患者在血壓監測時,發現血壓劇烈波動,且比以往升高、難以平復時,應及早返診就醫,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配置;出門時則建議「頭頸部」、「手部」格外注意保暖,如使用圍巾、帽子、口罩等,能減少皮膚與冷空氣接觸的機會,避免交感神經受刺激使血壓升高。

民眾常在天冷時吃鍋、飲酒保暖。林謂文說,慢性病患無論氣溫高低,生活型態需維持調控,即使是天冷,也不得輕忽,食物應選擇高纖蔬果類,少吃加工食品、高鹽、高鈉食物、避免飲酒、抽菸等。禦寒之餘,也得隨時監控身體狀況,落實飲食控制。

責任編輯:辜子桓

馬拉松 溫差大 高血壓 猝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