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米酵菌酸引恐慌:「吃隔夜便當會死嗎?」譚敦慈:煮好飯先帶便當再開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慢性病患心慌慌 中風率高8%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指著心臟模型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引發腦中風機率,比沒有心房顫動者增加5倍。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指著心臟模型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引發腦中風機率,比沒有心房顫動者增加5倍。
圖/台北榮總提供

78歲王爺爺平常身體硬朗,每天早上固定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打太極拳。最近一年,他常感覺「心慌慌」,但沒有其他不舒服,不以為意。某日他突然左側身體無力,就醫檢查發現是心房顫動導致的缺血性腦中風,經住院及藥物治療後,順利出院。

收治王爺爺的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血液會因心房收縮不佳造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進腦部,易阻塞腦血管造成中風。根據研究,因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的患者,比沒有心房顫動者的機率高出5倍,且復發率高。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建龍表示,一般腦中風可能只有嘴歪、肢體不協調,若血栓流進了腦幹,就有死亡風險。當然血栓也可能流進腸道血管,不僅會肚痛、消化不良,嚴重恐引發腹膜炎,死亡率比腦中風還高,不得不慎。

過去醫界認為,西方人因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風險,比東方人來得高。但北榮研究團隊分析國內健保資料庫發現,台灣18萬多名未用藥預防中風的心房顫動病患,若合併有糖尿病等多重疾病,每年中風率高約8%,而年輕且無其他危險因子的患者,中風率仍有1.15%多,比西方國家高出2倍。

趙子凡推測,除可能與人種、基因有關之外,也可能是過去資料都來自西方國家,東方國家較無統計及研究,才會有以往的錯誤觀念。

北榮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說,為降低心房顫動患者引發腦中風的風險,目前國內多家醫院捨棄容易引發出血的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改用新型藥物普栓達、拜瑞妥及艾必克凝,對亞洲人來說效果好,可降低六成中風風險,且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在治療選擇上更有彈性。

由於即使沒有心臟病史,也可能會有心房顫動問題。趙子凡建議民眾,若有「心慌慌」感覺,就應及早就醫,平時也能培養替自己把脈的習慣,另外也應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都是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6祕訣 避免心房顫動引起中風

1.感覺心臟亂跳、胸悶、喘不過氣,及早就醫

2.替自己把脈,一次3至5分鐘,看跳動是否正常

3.不攝取過量咖啡因飲品,例如茶和咖啡

4.不抽菸、不酗酒

5.規律作息,適度運動

6.心房顫動患者,可服用新型抗凝血劑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  製表/鄧桂芬

中風 心房顫動 心律不整 腦中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