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根本不值得!烹飪專家揭9種甜點上高級餐廳別點:避免踩坑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中風 找上青春的肉體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年輕人並非對中風免疫。」醫師表示,中風不是六十歲以上老人才有的專利,近年飲食西化,六十歲以下的人中風也占全國中風病患的四分之一,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仁澤表示,近年中風的年齡層逐年下降,門診不乏〺幾歲就中風的案例,推測是血壓控制不佳卻不自知,血管長期處於高壓情況,某天突然血管爆裂中風。

陳仁澤說,老年人中風案例中,有九成屬於阻塞型中風,主要是因膽固醇、高血壓等因素,經年累月動脈硬化引起血管阻塞中風;但年輕型的中風患者,有超過百分之廿以上是出血型中風,多數原因跟飲食習慣常吃油炸食物或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加上工作壓力,容易增加中風機率。

另外,年輕人中風也可能是不當的生活習慣所致,神經學會副秘書長陳龍曾收治一名十七歲的男子,在便利商店打工上大夜班,下班接著打電動,逾〺小時沒休息,結果一覺醒來,發現半邊身體不能動,中風了。

陳龍說,部分中風患者是因吸毒、作息不正常,造成神經系統錯亂;還有溫差遽變,血管經常受到熱漲冷縮刺激,也可能誘發中風。

陳龍指出,四十五歲以下的中風患者,即稱為年輕型中風,除了血壓、血脂、血糖控制不佳,臨床上還有一些無法證實的原因也會引發,建議民眾控制三高,保持正常生活作息,才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機率。


救命三小時 中風最怕「拖」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白天上課,晚上打工,一名十八歲女性過著蠟燭兩頭燒生活,長期睡眠不足。數年前連續加班又和朋友數日狂歡,沒想到看電影時突然應聲倒地,緊急送醫被診斷是嚴重缺血性中風,後來雖順利出院,至今仍坐輪椅、長期復健中。

收治這名個案的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一旦超過廿歲,血管會慢慢硬化,身體不好的人血管硬化速度更快。他說,通常年紀輕輕的中風個案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生活型態不佳、長期過勞、壓力太大所致;另一種跟先天動靜脈畸形、腦血管瘤或遺傳性血管早發性硬化有關,臨床曾收治五歲就發病個案。

神經學會副秘書長陳龍說,中風可分出血性及缺血性(阻塞型)兩種,前者即腦溢血,好發於年紀大、血壓控制不好的長者;缺血性中風則因血管阻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順著血流跑到腦部就會中風。

陳龍說,一般而言,年紀大的男性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三高慢性病、菸酒不離身、肥胖等,都是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雖然年輕中風患者較少見,但近年有成長趨勢。

尹居浩說,出血性中風易劇烈頭痛,一般人無法判定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需醫師診斷。他強調,治療中風要和時間賽跑、分秒必爭,愈早就醫的預後愈好;腦缺血逾三小時,細胞會開始壞死,盡早打通血路對後續復原有關鍵影響。

一般來說,中風三小時內治療較有機會移除血塊或摘除血栓。但尹居浩說,多數民眾的警覺性不足,身體不適或血壓高常不以為意,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易忽略潛在症狀。陳龍分析發現,很多人發病後拖了兩三天才就醫,已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只能復健,相當可惜。

世界中風組織(WSO)宣導「FAST」口訣,包括Face:觀察患者的臉部表情看臉是否對稱;Arm:雙手抬高平舉,觀察是否單手無力下垂;Speech:是否能清晰完整朗讀一句話。尹居浩說,若符合上述兩項症狀,中風機率達七成二;若三項都有,中風機率八成五。

【2014/12/12 聯合報】

中風 血管 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