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紀心怡/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罹病的原因很多,但是隨著年齡增加,60歲之後,罹患這種心律不整的比率也逐年上升。
心房顫動會造成心跳不規則,容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而血塊隨著血流到處輸送,若運送到腦部,塞住血管就形成腦中風。
根據統計,心房顫動患者引發中風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5至7倍,心房顫動是腦血管阻塞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
心律不整所引發的腦中風常常會有非常明確的時間點,即是病患在瞬間出現明顯的肢體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或意識障礙,自己或家屬都會察覺到,若能把握「黃金三小時」就醫時間,在充分的檢查評估下,可能來得及接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
對於中風醫學而言,預防的重要性仍遠勝於治療。近年來,臨床上為了預防這種心律不整所導致的腦血管阻塞,有許多新藥發明上市;在服用方便性、安全性、預防性上,有明顯的提升。
因此,一旦察覺自己或家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時,切勿忽略此一「心頭大患」,一定要就醫檢查,經醫師適當的評估及用藥,並配合追蹤治療,讓健康多一分保障。
【2014/12/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