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健署分析,台灣每4.5人死亡,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3種疾病,但單靠醫療院所量測血壓仍可能無法精確判斷是否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指出,居家血壓量測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空腹量測2次,晚上睡覺前再量2次,2次間隔1分鐘,再取中間值,做好血壓管理,能協助臨床醫師診斷高血壓疾病。
單靠至診間量測血壓恐無法精準診斷高血壓,高憲立說,門診觀察,有的病人在診間量測的血壓數值不正常,但居家監測發現數值正常,發現沒有罹患高血壓,是為「白袍高血壓」現象;居家監測血壓數值高,超過140/90 mmHg,可是至診間量測數值卻正常,可能罹患高血壓,是為「隱藏型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140/90 mmHg就是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
根據108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為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已造成超過3.8萬人死亡。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40歲以上將近4成,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20歲以上民眾有近3成不知道高血壓已悄然上身。
「定期量測血壓」掌握血壓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關鍵,高憲立說明,居家血壓量測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後半個小時左右並在空腹狀況下,量測2次,晚上睡前1個小時再量2次,2次間隔1分鐘,再取中間值,能協助臨床醫師診斷高血壓疾病。
測量血壓時,建議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穩地放在地上,全身處於放鬆狀態,靜坐5分鐘,再使用檢驗合格的血壓監測的儀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