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水腫有許多可能原因,若是單腳水腫,要警覺可能是自體循環有關的疾病。退休老師郁慧(化名)約莫七年前注意到左腳有些水腫,不過就醫進行心、肝、腎功能檢查都無異狀,超音波檢查也沒發現腳部血管出現血栓,因此誤以為只是血液循環不佳、多走動即可。
但是,她的症狀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惡化,原本只有下午腫、隔天睡醒會消一些,但近來持續腫脹、變黑,甚至嚴重到滲出組織液。輾轉就醫檢查才確認,原來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惹的禍。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腳部水腫可概分為系統性原因與血管性原因,心臟、肝臟、腎臟功能不佳會帶來系統性影響,腳的水腫往往會雙腳同時發生;若只有一隻腳出現水腫,通常是自體循環異常,像是淋巴水腫、深層靜脈栓塞以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髂靜脈位於後骨盆腔,前有主動脈、後有脊椎,一旦主動脈病變,或是腰椎往前傾斜,像是有做過脊椎手術的人、體重較重的人、骨折或骨頭發生位移的人、生產後骨盆前傾而使腰椎往前凸的女性等,就可能使髂靜脈受到壓迫,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心臟受阻,因此下肢會發生疼痛、水腫、顏色變深,且腳部皮膚的毛囊會因灌流壓不足而失去營養、漸漸掉毛,嚴重可能因皮膚潰爛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平時可穿著彈性襪,穿著彈性襪就像有人幫忙自腳底往上按摩,有助靜脈血液回流心臟。挑選時,選第一級或第二級的就好,以避免壓力過大反釀成循環更差。同時必須視自己的疾病情形挑選,如果是一般腳部靜脈屈張,穿到膝下的常務即可;如果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則應穿至大腿、鼠蹊部附近;若是淋巴水腫,則應穿至腰部的高度才有效果。
「每十個人就約有六人的髂靜脈有受到壓迫的情形,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嚴重到出現單側腳水腫。發病與否,與個人的生活習慣有很有關係」。張嘉修表示,一般來說,每天喝足2000毫升的水,有助血液循環;平日規律運動,運動時的肌肉收縮能帶動靜脈與淋巴循環。
他說,睡覺時可將腳部墊高,微微高於心臟的高度就有助靜脈血液回流;長期臥床者可多作踮腳尖、伸直與收縮腳板的動作,或是請照顧者協助進行局部按摩,從腳趾慢慢輕壓按至鼠蹊部。
如果能進一步改善腰椎前傾的問題,就能更根本性地預防這個疾病。他說,舉例來說,肥胖者應減肥,女性產後可循專業建議作皮拉提斯運動來矯正骨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