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的患者,即使從鬼門關被救回來,未來的生活幾乎將與醫院為伍。根據調查,心臟衰竭的患者術後三到六個月內,再住院率高達三成二,五年內死亡率高達50%,醫界將心衰竭喻為比「癌症」更可怕的心臟病。
為降低心衰竭患者度過急性後期的術後三到六個月,並降低再住院率發生,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今公布最新心衰竭治療指引,採團隊介入照顧,能有效降低再住院率達24%。
92歲的陳姓奶奶去年底心臟衰竭送醫,從鬼門關前被救回來後,體力每況愈下,加上其他慢性疾病影響,跑醫院像是「走廚房」,三天兩頭就得再住院。 後來照顧她的心臟衰竭團隊才發現陳奶奶用藥重複率高,且復健照顧等不足,介入後重新調整計畫,如今用藥僅剩下每天7到8種,再住院率也降低,僅需每三個月回診定期追蹤即可。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心臟衰竭屬於「老人病」,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速,心衰竭的患者可預期將日趨增加。而心衰竭患者住院率高,盛行率為每10萬人就有300多人,等於每年約有7萬多人因心臟衰竭住院。
過去台灣在治療照顧心衰竭患者,多是遵照國外指引,而台灣的醫療體系與國外不盡相同,2014年到2015年蒐集我國心衰竭住院資料,發現登錄患者中,有32.3%會在六個月內再次住院,39%則是一年內再住院,而心衰竭五年內死亡率高達五成,被譽為心臟病中最致命的癌症。
心臟學會秘書長吳彥雯表示,台灣擁有最好的醫療品質,醫療人員學習的也是最前端的醫學知識,但每一位心臟內科醫師在追蹤患者時,都有自己偏好的方法。心臟學會今年頒布最新的心臟衰竭照顧指引,明訂SOP,讓患者無論到哪一家醫院都能受到相同的照顧。
該指引最大的貢獻是,不再讓心臟衰竭照顧有模糊空間,指引希望能採團隊照顧,包含營養師、復健師、心理師、衛教師等,不再是由心內醫師單打獨鬥。根據試辦計畫後,也發現採取心臟衰竭團隊照顧的患者,能減少24%再住院率、42%因心衰竭復發再住院,同步減少20%的死亡率。
另外,由於心臟衰竭治療方針將持續更新,心臟學會今天也與台灣諾華簽訂3年MOU合作備忘錄,學會盼能在國際藥廠的全球資源支持能提升治療品質,降低台灣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