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報導】
暫時性腦缺血的發生原因可分為小血管阻塞、大血管阻塞、心房顫動、置換心臟人工瓣膜等,可透過腦血管超音波或磁振造影、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確定病灶。
翁文章分析暫時性腦缺血原因,四成是小血管阻塞引起,大血管狹窄及心臟問題各占兩成,其他是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小血管阻塞的危險性較高,因血管較脆緣故,一旦血壓高、壓力大,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如果是大血管狹窄導致中風,患者可置放腦血管支架,並服用抗血小板藥;心臟問題引起腦中風,建議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
「暫時性腦缺血像慢性病。」翁文章說,患者發病後的復健治療以日常活動為主,包括手腳肌力、身體平衡、感覺協調、起床運動、講話、吃東西訓練等,復健科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安排數個月至半年不等的個人化療程。
💪更多健康推薦
‧年輕夫妻買900萬房月付2.5萬貸款 七年後含淚脫手:還是租屋幸福
‧她把家裡「衣物收納箱全丟光」獲4大好處:有益健康又省錢
‧茶葉可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 研究揭這樣泡茶達到的效果最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