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後有可能「逆轉」嗎?教授曝2大類消退方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胸、背劇痛!小心急性主動脈剝離

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因急性主動脈剝離遽逝,而主動脈剝離正是急診所遇到臨床病症中快速致命疾病。發病機制為主動脈內膜層破裂或主動脈壁內出血,導致主動脈壁夾層剝離。只有藉由理學檢查與非侵入性造影及時進行診斷,並盡速給予藥物、手術或血管內修復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存活率。

主動脈剝離可分為後天性、醫源性與遺傳性三類。

最重要的後天性危險因子為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其他如安非他命濫用、成癮、以及高強度舉重或運動量過大、抽菸與高脂血症等皆為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

遺傳疾病與結締組織疾患如馬凡氏症、Ehlers-Danlos氏症、Loeys-Dietz氏症、透納氏症、家族性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環擴張等症候群,皆與胸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的形成有關。

主動脈剝離主要特徵症狀為:患者有突然發作的背部或胸口劇烈撕裂性疼痛。

比較少見的症狀和體徵包括:充血性心衰竭、暈厥、腦血管意外、缺血性周圍神經病變、癱瘓、心臟驟停、急性腹痛、猝死等。

在診斷上,病患病史及臨床症狀要高度懷疑主動脈剝離的患者,之後可採胸部X光檢查、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心臟超音波或血管攝影等檢查來確定診斷。其中以心臟超音波檢查與電腦斷層為最常用。

雖然大部分主動脈剝離的病人就診時,有典型的主動脈疼痛,但也可能出現非典型特徵,甚至無症狀,而導致延遲治療。一般而言,多半會視情形採藥物治療或緊急實施血管內修復術或傳統開胸手術進行緊急治療。

主動脈剝離 高脂血症 馬凡氏症 主動脈瘤 猝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