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疾病,愛在寒冷的冬天找碴,它來勢兇猛,死亡率高,這便是心梗。
儘管胸骨後壓榨樣疼痛是急性心梗的典型表現,但上腹痛症狀也很常見,如腹瀉、嘔吐、上腹疼痛等。
很多時候,重視胃腸道症狀能夠決定生死,也因此,醫學界有了「生死胃卜」一說。
這種腹瀉提示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發病後24小時內患者死亡率高,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發病後1小時內,其中半數以上病人在住院前死亡。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田兆興介紹,臨床上某些一過性、不太明顯的胃腸道症狀,都是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非常重要的前期表現,但患者常因經驗不足忽視了。
我曾接診過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因兩年內多次急性胰腺炎發作,她久病成醫,只要一感覺腹痛,就會到醫院要求檢查血澱粉酶,看看自己是不是胰腺炎又發作了。可有一次腹痛,卻非常凶險。與之前情況類似,她因為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伴有腹瀉,前來急診就醫,要求檢查血澱粉酶。但憑藉經驗,結合患者腹瀉症狀、次數以及糞便性狀等,我認為此次發作既不是急性胰腺炎,也不是急性胃腸炎,而是與心臟疾病有關。
急性胰腺炎通常表現為便秘,急性胃腸炎則常常有稀水樣便,而這位女患者僅僅因為自己經常性便秘,突然一天排便3次,就認為是腹瀉了,但她並不知道,黃軟便並非普通腹瀉該有的表現。
在我的堅持和建議下,她進行了心電圖檢查。幾分鐘後,心電圖顯示ST段明顯弓背上抬,這是典型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表現。
如果出現一些不明原因的一過性胃腸道症狀,如噁心不適、反酸燒心、嘔吐、上腹痛、飽脹等,特別是活動量增加時反覆間斷出現,常預示急性心梗即將發生。有心臟病史的人,尤其要警惕。
4種心梗症狀「騙術」也很高
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的地方出現心絞痛,有瀕死、壓迫感,可持續5~15分鐘或以上。一般來說,胸痛持續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超過5分鐘就要警惕了。
但心梗也有許多非典型症狀,除了上述提到的胃腸道表現外,以下一些瞞天過海的跡象也需要高度警惕。
1. 腹痛
上腹痛為主要表現。老年人如果在上腹痛的同時伴有呼吸困難、發紺(皮膚、手指、嘴唇等處顏色發青)、心律不整等,需要考慮到急性心梗的可能。
2. 牙痛、下頜痛、頸肩痛
由心臟疾病引起的牙痛,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牙痛」,常表現為牙痛劇烈,但疼痛部位不確切,且服用止痛藥不能緩解,頸部放射痛或者胸背部刺痛也常有發生。患者如伴大汗、面色蒼白、瀕死感,應警惕急性心梗。
3. 心悸、憋氣
無痛性心梗多見於老年人,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心梗發生時,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心悸、憋氣、低血壓、休克等。主要原因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植物神經功能減退,疼痛敏感性差。
4. 頭暈頭痛
以神經症狀為首發表現,患者會伴有頭暈頭痛、肢體癱瘓或突然意識喪失、抽搐等類似腦卒中的臨床表現,這種情況下也不應忽略心梗的可能。
7件小事預防心梗
研究顯示,控制好9項因素可預測90%的心梗: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少運動、缺少蔬菜水果、緊張心理、酗酒。
要想躲開心梗突襲,生活中要注意7件小事。
1. 避免劇烈運動
高危人群應避免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快走、慢跑等較溫和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間以半小時為宜。
2. 提防晨起突發心梗
清晨,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
晨起後動作要輕柔、緩慢,還要及時補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增高。
3. 及時釋放壓力
及時把煩惱、怨氣等不良因素發洩出來。穩定情緒,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情,避免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縮等危險。
4. 注意保暖
秋冬季外出應著重護好頭部和手腳。即使回到溫暖的室內也不能急著脫衣帽,盡量減少血壓的波動。
5. 避免用力排便
既要保證大便通暢,平時適當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果蔬和粗糧;又不能過於用力排便,必要時可用開浣腸等輔助方法應對。
6. 飲食清淡、七八分飽
戒菸限酒,忌油忌鹹,多食蔬菜水果,切忌攝入大量冷飲、冷食。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飽,並控制肥肉、動物內臟等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的食物。
7. 腹瀉時別硬扛
腹瀉時千萬不能硬扛,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史的病人,更要高度警惕,在如廁下蹲或站起時要放慢動作,以防體位快速改變影響心臟功能,誘發心臟病。
本文來源:生命時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