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台中縣報導】
台中縣李姓婦人因肥胖導致下肢靜脈血栓,血塊沿血管上流,阻塞通往左肺部的動脈,左肺已失去功能,心臟隨時會衰竭死亡;醫師以新型微導管手術,從鼠蹊處直達病灶處,注射血栓溶劑,緩解危機。
68歲李姓婦人是8個孩子的媽,生產後一路發福,身高只有145公分,體重85公斤。可能太胖關係,不僅有三高問題,一有活動就氣喘吁吁,心臟功能不好,去年曾到醫院檢查,懷疑是肺脈栓塞造成缺氧,但超音波與心電圖又找不出異狀。
光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炳賢表示,李婦去年11月雙唇發黑,呼吸困難,再度送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婦人肺動脈通往左肺的動脈完全被塞住,注射顯影劑後,整個左肺呈透明,代表血液無法氧合,還回衝心臟造成心室肥大,嚴重可能猝死。
他表示,過去治療方式,是在手臂注射血栓溶解劑或服用抗凝血劑,不僅效果緩慢,無法直達患處,而且如果注射劑量太多,也可能造成內出血,危險性很高。
新型微導管手術是從大腿鼠蹊處,沿靜脈深入阻塞處,在病灶位置,直接注射血栓溶解劑,快速有效,與置放心導管的方式雷同,雖然要輕微麻醉,但因傷口小,住院一星期就出院。
黃炳賢說,肺部栓塞的病人會感覺心悸、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或咳血,嚴重者休克死亡,大部分發生在肥胖、心血管疾病、臥床、大手術後、靜脈曲張、服用避孕藥等民眾,過去也有數案例是久坐造成,如長時間搭飛機坐經濟艙、打麻將,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
【2010/03/0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