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打破中風治療黃金期的迷思,讓臥病6年的患者重新站起來已不是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調製新處方,有7成以上的中風患者,肢體癱瘓或語言障礙獲得改善或復原,患者昨天現身說法,喜形於色。
媽祖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任,也是神經內科醫師施信安說,其實這些中風一年以上,甚至更久的患者,復原並非全然沒希望。臨床發現中風造成腦細胞受損,日子一久,神經肌肉系統會出現虛症狀態,受傷部位也容易受風寒,造成更深傷害,使病患治療復健,不但沒進步,反而日漸無力緊縮。
施信安說,自古以來,中風最知名的處方是「補陽還五湯」,但臨床療效不夠明顯,因此,將「補陽還五湯」再加入補氣血、補腎中藥,成效頗佳,最近有80多人接受新處方療治,約7成獲明顯進步,且多數服用2周即見效果。
施信安指出,新處方成分,人參、黃耆、當歸等多種中藥,高血壓的人,再加夏枯草、桑寄生、牛膝等,依個人症狀不同給藥。
他說,剛中風的人,腦細胞水腫發炎,不適用新處方,須待消腫後才能使用,目前對中風較久的病人,除了幹細胞移植外,尚無有效方法,新處方能改善受損細胞的循環,還能修復與強化神經細胞,是患者一大福音。
2名分別中風臥病6年及3年多的吳姓病患昨天現身說法,他們說,原本無法走路、說話困難、腦筋不清,上廁所都須靠人攙扶,只服用2周到1個多月,病症明顯改善,如今只靠輔助器或拐杖就可走路。
【2010/01/1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