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心臟亂跳好像小鹿亂撞,可能是心房纖維顫動警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翁國昌醫師解釋,心房纖維顫動最常引起心律不整,常見的症狀為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疲倦或頭昏眼花等,也是中風最重要的獨立風險因素之一。心房纖維顫動病患的中風風險增加5倍,一旦患者中風,死亡率是一般中風患者的2倍,同時也可能長期復發。
根據研究發現,患有急性局部缺血性中風的病患中20.3%有心房纖維顫動的問題,有心房纖維顫動的病患當中41.2%久病不癒,相較於沒有心房纖維顫動的中風病患則是23.7%,這也是心房纖維顫動的可怕之處。
翁國昌主任指出進一步表示,過去,抗心律不整藥物(AADs)廣泛被用來治療、長期抑制心房纖維顫動,但許多AADs毒性高、耐受性不佳,且可能產生心室心律失常、器官毒性風險。
翁國昌主任指出,為降低房纖維顫動病患中風風險,標準療法之一是使用Warfarin等口服抗凝血劑。但臨床上約有一半的患者是無法使用Warfarin治療。翁國昌主任解釋,Warfarin類藥物和許多藥物、食物都會有交叉作用,像銀杏等可能造成War-farin藥效不穩定,加上有些患者可能合併其他疾病,因此若無法克服交叉作用問題,不建議使用Warfarin藥物。
翁國昌主任說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今年3月刊登一項大型醫學研究,該研究於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期間,在全球33個國家招募7554名不適合服用warfarin的心房纖維顫動患者,研究使用阿斯匹靈與抗血小板劑Clopidogrel類藥物,與單獨使用阿斯匹靈做比較。試驗結果顯示,無法使用Warfarin的患者改以阿斯匹靈與抗血小板劑併用治療,和單獨使用阿斯匹靈相比,中風風險降低28%。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