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平常到院量測血壓,都以坐姿測量血壓為診斷的標準,但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江晨恩昨(13)日表示,多項研究顯示,夜間血壓及清晨血壓控制不好,將增加心血管疾病之風險。
若選在上午9~12點量測血壓會較高,半夜量測則會較低,所以更需注意晚上量測血壓的數值。江醫師表示,若晚上量測的血壓不降反增者,則較危險。江醫師也進一步表示,若夜間血壓及清晨血壓控制不好時,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所以,養成監測睡覺前後血壓變化的習慣,能協助醫師於診間做正確的治療修正判斷。
血壓只要超過130/80mmHg就算是高血壓,所以血壓控制,每一毫米汞柱(mmHg)都很重要。江醫師表示,血壓值每增加20/10mmHg,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即加倍。反之每降低收縮壓2mmHg,就可降低風險達7~10%。且患者應更注意收縮壓之控制,即為測量時較高的數值,比舒張壓更為重要。綜觀多項臨床研究發現,收縮壓異常所帶來的臨床風險大於舒張壓異常,治療上應嚴謹注意。因此,高血壓病患在日常記錄時,必須特別留意收縮壓之變化。
而在治療上,江醫師也表示,高血壓致病原因並非只有一個,有70%的患者需要2~3種的藥物來做控制,而僅有30%的患者可用一種藥物來治療。
※延伸閱讀》
.降血壓藥 有什麼副作用?
.降血壓藥+當歸 血壓過低
.吃降血壓藥又吞保健食品 這樣好嗎?
.高血壓的養生茶飲
【2009/05/14 台灣新生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