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高血壓用藥常出現許多副作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組長孫國倫表示,目前常用利尿劑、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ACEI類(血管張力素轉換酵素抑制劑)、ARB類(血管張力素接受體阻斷劑)、甲型阻斷劑等六類降血壓藥,若是患者服用藥品後發生副作用等不適症,可跟醫師討論後進行藥品轉換,切勿自行停藥。
孫組長表示,服用降血壓藥,有幾種常見的副作用,譬如出現心跳變慢。服用乙型或甲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的病患,在用藥初期容易發生心跳變慢的情形,若發現心跳次數每分鐘低於五十下時,應盡快就醫;若出現乾咳為服用高血壓ACEI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之一。
出現姿勢性低血壓情形,患者從坐姿或臥姿起身時容易感到暈眩,這是在服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的初期容易發生,通常在服用一段時間後就會改善,但如果情況仍然嚴重,應盡快向醫師求助。為每一種藥的最大療效一般都在使用後的十到十四天才會產生明顯藥效,所以需要長期服藥,病患的順從性對於良好的血壓控制是相當重要的。
※延伸閱讀》
.降血壓藥 有什麼副作用?
.降血壓藥+當歸 血壓過低
.吃降血壓藥又吞保健食品 這樣好嗎?
.高血壓的養生茶飲
【2009/05/08 台灣新生報】
💪更多健康推薦
‧夏天睡覺冷氣怎麼開?教授建議不要定時關機「吹整夜比較好」
‧七旬婦30年來「不出國、買特價品」存下千萬老本卻後悔了
‧80歲男體弱需攙扶「每天加吃5顆常見食物」一個月後大復活能自己走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