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一名48歲計程車司機載客人到達目的地後,下肢突然麻痺癱瘓,連油門都無法踩,最後打119求救送醫急診;還有一名54歲男子,吃完晚飯後,突然感覺腹脹,背痛與雙腿痠麻,送醫時收縮壓高達200毫米汞柱。
診治這2名病患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任趙君傑說,醫院為這兩名病患進行檢查,發現都是主動脈剝離,再晚一點送醫可能造成主動脈破裂或心包膜積血而猝死。
趙君傑指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會造成高死亡率疾病,大約七成左右病患有高血壓病史,經常與高血壓控制不好有非常密切關係,由於長期高血壓會造成血管硬化,因而使得主動脈管壁彈性變差、動脈管腔會變狹窄。
如果血管壁內膜以及中層有退化情形時,當發生突發狀況使得內膜破裂,血流透過內膜破裂孔洞進入血管管壁之後,撕裂內膜與中層管壁就會形成一個假的管腔。當假管腔不斷擴大壓迫到真管腔,使得管徑變窄,會引起供血區域器官血液供應不足,很容易造成該器官壞死。最嚴重情形是,主動脈瘤突然破裂馬上會造成大出血、休克而死亡。
趙君傑提醒民眾,若出現下背痛合併下肢癱瘓,尤其是痛的感覺像肌肉被撕裂般疼痛,如果疼痛延伸至下背部,則即可能是降主動脈剝離。他說,此類疾病死亡率隨著時間延遲而上升,每1小時即增加1%,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因此必須及時就醫才不會延誤病情。
【2009/01/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