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丁松筠心臟病逝 5部位痛要警覺
丁松筠民國56年來到台灣,在新竹地區學習華語,從此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並隨哥哥成為天主教神父,落腳新竹五峰清泉部落為原住民服務,現為光啟社副社長的他,今天傳出因心臟病辭世,享壽75歲。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心臟內科醫師黃瑞仁今天受訪時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臟疾病主因,屬於一種退化性疾病,有年齡、家族史、吸菸、三高疾病、肥胖等7大重要危險因子,符合3項以上就屬於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黃瑞仁說,心臟疾病危險年齡,男女有別,男性是45歲以上,女性則是55歲以上或停經後;其次,家族中有心肌梗塞、腦血管阻塞者,則代表家族血管條件較不好,另像是有抽菸習慣或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疾病者,也是危險族群。
此外,缺乏運動、肥胖也是重要因素,黃瑞仁指出,根據國健署訂定的標準,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就屬於肥胖;運動方面,每週至少應運動150分鐘,只要連續運動15分鐘就能算1次,運動時的最高心跳可以公式「(220-年齡)x 0.7」計算,每分鐘平均110到130下。
黃瑞仁指出,心肌梗塞有「痛、喘、冒汗」3大徵兆,其中,最常見的疼痛部位包括胸口、左胸、下巴、手臂內側、上腹部,也有少見出現在後背肩胛骨,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就該趕緊打119叫救護車,千萬別自行送醫。
他解釋,心肌梗塞發病後的24小時內,每5人就有1人隨時可能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送醫過程中發生任何事情,救護人員隨時能協助急救;若在醫護人員抵達前,患者已不省人事,一定要趕緊做心肺復甦術(CPR)直到救護人員抵達,否則不可能救活救醒。
防心肌梗塞,天氣太冷太熱都得當心,黃瑞仁說,天冷血管收縮劇烈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而天氣太熱若中暑,恐使血液凝固同樣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高血壓越控制越喘?8旬嬤主瓣膜狹窄剩不到1公分險喪命
心臟長出果凍瘤全身亂竄 22歲女突腦中風栓塞北榮搶命
降低動脈硬化 基因治療防猝死
領先全球 台美研究找出冠狀動脈硬化新機轉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26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6大壞習慣最傷心血管健康
67歲中風男長期未回診 疏於照顧瀕死邊緣送醫救回
冠狀動脈狹窄最常見 4因素中1恐讓你罹心血管疾病更近
不想頸動脈長斑塊,就讓血管變年輕!12指標檢測你的血管年齡
心血管疾病猝死頻傳 醫:溫差大比低溫更可怕
一破就要命!心外科醫教你如何預防主動脈瘤炸裂
醫病天地/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無故胸悶胸痛要注意
心律不整會影響全身!醫曝5大危害:一發生恐跟你一輩子
年輕人得心臟病比例增加? 醫曝保命3關鍵
重訓習慣持續閉氣用力 醫:小心造成大動脈受傷
年輕就不會罹心血管疾病?專家提醒:未爆彈可能就在身邊
你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嗎? 醫揭「奪命過程」:完全無預兆
29歲男年輕又不胖!大夜下班運動後心梗險猝死路邊
腰痛到爬不起來,腹主動脈瘤破裂!5高危險群應警覺
41歲高膽固醇血症猝逝 醫師:6類人是高危險族群
再現團長死於高膽固醇血症 醫師曝光好發年齡
血管怎麼變硬?醫:動脈硬化從血管「長斑」開始
你是三高候選人嗎?醫提醒檢視自己是否有6大危機
杜絕疾病後患 心內醫教你如何在三高前期就擋下
血管凍齡有方法!逆轉三高 吃少不如做對一件事
研究揭女性血壓應比男性低!專家解析正常血壓值
主動脈瘤如體內未爆彈!心外醫:5症狀中1恐要命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醫病天地/中風後中西合醫 復發率降6成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