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衛福部統計,台灣每4.5個死亡病例就有一人死於高血壓相關疾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召開專家論壇,制定「2017年血壓控制新標準」,心血管患者、腎臟病患者及大於等於75歲的高齡患者,若以傳統血壓測量,應降至130毫米汞柱以下。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會副主委劉秉彥教授表示,美國國家衛生院2015年公布的大型臨床試驗SPRINT顯示,心血管病史、腎臟病史、年滿75歲患者等,若將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相較於控制在過去建議值140毫米汞柱以下的人,總死亡率減少27%、心血管疾病死亡減少43%、心衰竭減少38%;其中又以年滿75歲老年人獲益最大,總死亡率減少33%。
為此,以AOBP測量的目標值應降到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若是以傳統血壓測量,也應降到130毫米汞柱以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