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可吸收式心臟支架較好? 專家:血栓率較高

冠狀動脈狹窄治療多使用心臟支架。
冠狀動脈狹窄治療多使用心臟支架。
圖/Ingimage

心臟支架普遍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狹窄或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發作),目前臨床常用的支架包括一般未塗藥的金屬支架,以及塗藥金屬支架。近年受到全球醫界矚目的是發展出能夠被身體自行吸收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然而今年美國最新臨床數據顯示,可吸收式模架置入後發生血栓比率高於金屬塗藥支架將近三倍。醫師呼籲,若選擇使用新款可吸收支架,術後用來預防血栓的抗血小板藥物服用一年以上比較安全。

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醫師指出,早年治療心血管阻塞是採氣球擴張術,然而術後血管再阻塞比率高達30%。血管再阻塞成因分為兩種,一種是物理性原因,因為血管本身具彈性,經氣球撐開後會在數分鐘內縮回來,因此需要透過支架提供血管壁支撐力,這種情況使用健保給付的一般金屬支架就可以解決;另外一種是經氣球撐開後造成的心血管裂痕,需要數個月至半年時間復原,而修復過程血管細胞會過度增生因而造成再阻塞。這時候選用一般金屬支架的再阻塞發生率約15-20%,而支架上若塗有抑制細胞過度生長藥物,則再阻塞率可降為3%已下。

王宗道指出,近年新問世的可吸收支架同樣塗有藥物,但與金屬材質不同,而是採用乳酸材質,可透過血管壁中的巨噬細胞分解,大約至少3年左右才會完全吸收,需要時間因人而異,國外臨床也曾在血管影像上發現過沒有完全分解的支架。這種材質的支架大約5年前起在歐洲開始使用,近兩年也引進台灣,有少數病人自費採用,要價約12萬元。

目前國外臨床追蹤3年發現,可吸收支架比較棘手的是術後血栓問題,發生率較塗藥金屬支架來得高。臨床上血管再阻塞的表現是胸悶緩慢加重,但血栓出現則是嚴重可能致命的心肌梗塞,血栓比血管再阻塞有更大風險。因此若選用可吸收支架材質,抗血小板藥物必須使用到一年才能降低血栓風險。

至於哪些人不是合裝置可吸收支架? 王宗道說,由於目前可吸收支架是完全自費的醫材,除了經濟因素之外,還有容易出血而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體質的病患,及本身血管太細小或過彎曲病人,仍建議採用傳統金屬支架或需部分自費的塗藥支架。

血管阻塞 心臟血管支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