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氣溫忽高忽低,易導致心肌梗塞發生風險,德國研究顯示,心肌梗塞病患每延誤30分鐘治療,一年內死亡風險就會增加7.5%;醫師表示,若突然胸悶、冒冷汗、噁心、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為了爭取時間,到急診後的10分鐘內須完成心電圖檢查、90分鐘完成心導管治療,時間拖愈久、不僅預後較差、日後死亡風險也高。
2015ACEM亞洲急診醫學會議在台灣舉行,德國海德堡大學附設醫院的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分享最新的心肌梗塞診斷研究顯示,從症狀發生到治療,每延誤30分鐘,一年內死亡風險就會增加7.5%。
台灣急診醫學會常務理事王宗倫表示,心肌梗塞主要是血管堵塞,也會造成心臟肌肉壞死,因此,愈晚治療、即便存活,如果心臟肌肉壞死的範圍愈大,日後仍會出現心臟衰竭、走路喘,甚至與死亡風險增加。
王宗倫說,除了儘速就醫外,迅速、正確的判斷非常重要,為了更準確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診斷需要符合以下四項要件的其中兩項,包括持續20分鐘以上缺血性胸痛、就醫後10分鐘內完成心電圖檢查確認、心肌旋轉蛋白檢驗(cardiac troponin)確認、高階心臟影像檢查確認。
王宗倫說,急性心肌梗塞通常是主要大血管堵塞,以心電圖檢查即可確認;若是細微血管或有很多範圍堵塞,心電圖較看不出問題,最好以較新的心肌旋轉蛋白檢驗,一小時就能確認。
56歲的林先生有心臟疾病病史,日前因胸痛而送至急診,起初心電圖檢查為正常,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也正常,但根據一小時後的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發現數值升高,屬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王宗倫提醒,如果突然感到胸口有如大石頭壓迫、不舒服,甚至痛感擴展到下巴、肩膀、肩背等處,且冒冷汗、噁心、嘔吐,要趕緊就醫、勿延誤。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