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窮得只剩下房子?專家曝「3阻力」以房養老難盛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台灣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 10種人是好發族群,醫籲這麼做助改善

台灣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10種人是好發族群。圖/ingimage
台灣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10種人是好發族群。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本文重點】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江梓維指出,痔瘡其實是人體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因肛門承受壓力,可能增生或脫垂,且久站、久坐、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便祕、超重、老年等族群容易罹患,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有機會罹患。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不同級別有不同治療方法,建議上班族定期運動、攝取高纖食物並搭配足夠水分,減輕排便用力,避免引發痔瘡。

--by ChatGPT

40歲的上班族阿堯(化名)發現自己血便、肛門腫痛,立刻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看診,主治醫師江梓維進行肛門鏡檢查,發現肛門齒狀線上下組織增生,評估為第三級混合痔(內痔合併外痔)患者,並排除不是大腸直腸病灶後,進行痔瘡切除手術,隔天即出院,回診追蹤傷口恢復良好。醫師江梓維呼籲,有痔瘡困擾應尋求醫師檢查、評估,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

「痔瘡」是人體在肛門口的血管結締組織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梓維表示,讓許多人羞於啟齒的「痔瘡」,其實是人體在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正常情況下組織富有彈性,具有幫助預防肛門失禁的功能,但因肛門承受日積月累的壓力,造成血管結締組織增生,或因年齡老化組織變得鬆弛,就可能在肛門增生或脫垂。

痔瘡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相關

痔瘡在肛門口齒狀線內就是內痔,在齒狀線外為外痔,也有可能內外痣皆有形成混和痔。痔瘡原因主要與「肛門直腸靜脈回流」有關,因此久站、久坐的上班族、手遊族、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長期便祕、體重超標者或老年人,都是痔瘡好發族群,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罹患,且男女比例相當,因為痔瘡發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息息相關。

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 不同分級不同治療

江梓維表示,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痔瘡不會跑出肛門口,第二級是解便時感覺內痔跑出肛門口,但會自行縮回;第三級是解便時內痔跑出肛門口,需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是痔瘡無法推回。依據不同分級,臨床會給予不同治療,通常第一、二級輕微痔瘡的民眾,可採溫水坐浴舒緩不適,或以淋浴方式沖洗肛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也可促進排便,同時搭配清淡飲食及藥膏治療避免痔瘡惡化,但仍要持續回診追蹤;三、四級的內痔及較大顆的外痔易使病患感到腫痛或產生併發症,醫師較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為求謹慎,開刀前會為病人安排大腸鏡,仔細檢查排除因大腸直腸病灶造成的出血,再進行痔瘡切除治療。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引發痔瘡

江梓維提醒,上班族需久坐久站,容易影響直腸靜脈回流,建議上班時可以起身更換姿勢,並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幫助大腸直腸蠕動,有便意時不要忍耐,安排固定時間上廁所,此外,除了攝取高纖食物外也要搭配足夠水分,才能減輕排便用力的機會,避免引發痔瘡。民眾若發現自己長期解便不順暢、馬桶內有血,感覺肛門有腫塊、異物感、疼痛感或搔癢感,就有可能是痔瘡,呼籲民眾不要諱疾忌醫,盡速前往醫院看診,尋求醫師檢查及專業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梓維說明痔瘡的成因。圖/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提供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梓維說明痔瘡的成因。圖/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提供

延伸閱讀:

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

肛門莫名癢?恐是「隱性痔瘡」作祟!醫揭瘙癢7原因,別只當小問題

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

責任編輯:陳學梅

痔瘡 內痔 外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