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9歲的男性,因工作需要應酬、喜歡吃速食、披薩等油膩且高熱量的食物,腹部常感覺脹脹的,不舒服、隱隱作痛,有一天突腹痛加劇、全身盜汗,甚至無法行走、站立,才趕緊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是膽結石併發膽囊炎,經以微創方式,切除已經壞死的膽囊,清洗腹腔,取出數顆小小的膽結石。
部立基隆醫院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這名男子經安排抽血、理學檢查,初判可能為腹膜炎,且白血球數值正常值是4000/ul至1萬/ul,男子竟高達2萬7000/uL,有敗血症之虞。
急診醫師透過腹腔電腦斷層攝影確認,影像顯示膽囊壁水腫,膽囊周邊及肝臟附近有少量的腹水,研判可能是極為嚴重的膽囊炎併發膽囊壞疽,造成膽汁外溢至腹腔內。外科黃寬志醫師會診後建議立即手術。
黃寬志採用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術中明顯可見膽囊因嚴重發炎膽囊壁壞死,膽汁從內滲出引起瀰漫性的腹膜炎,經以微創方式,切除已經壞死的膽囊,並清洗腹腔;膽囊取出後發現裡面有約0.2cm至0.3cm的膽結石,男子因為這幾顆小小的膽結石,而引起了如此嚴重的壞疽性膽囊炎。
術後男子接受抗生素治療,於術後2日腹膜炎症狀已消退,並可進食;術後1週進行抽血檢查,報告顯示白血球數值已恢復至正常值,順利出院返家休養,後續定期門診追蹤即可。
黃寬志醫師指出,有高達90%至95%的膽囊炎為膽結石造成,民眾可採保守療法如「經皮穿肝膽囊引流取石術」、「溶石術」及「體外震波碎石術」等,但根據統計復發機率高達6成;因此在病人身體狀況允許下,接受手術、切除膽囊會是處理膽結石的首選。
黃寬志說,一般民眾會擔憂切除膽囊後,是不是就沒有膽汁了,其實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經由膽道流至膽囊內儲存,當有食物進入胃時,膽囊會收縮排放膽汁至十二指腸來幫助消化,所以少了膽囊後,只會降低膽汁的儲存量。
膽囊壞疽雖不常見,但是隨之產生嚴重的症狀以及致死的高風險仍不可輕視,黃寬志呼籲,盡早就醫檢查,避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