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快到年底,年節常有家族聚餐,但節慶的歡樂氣息,能沖淡「義務性」聚會的心理壓力嗎?腸道菌有最誠實的答案。最新研究證實,耶誕假期與配偶父母相聚,腸道益生菌豐富度下降,出現類似憂鬱症患者的菌相變化。醫師提醒,腸道菌相不佳惡化大腦對壓力的感受,促使負面情緒累積,甚至演變為憂鬱症,反之,透過飲食維持好的腸道菌相,有助於提升抗壓性。
今年7月發表的這篇荷蘭研究,在2016年耶誕節假期,針對24位20到40歲男女,記錄他們假期中與配偶父母或自己父母相聚,並蒐集他們每天早上的新鮮便便,分析腸道菌相的變化,連續五天。
結果發現,相較於自家聚餐組,姻親聚餐組的腸道菌豐富度顯著較低;自家聚餐組的瘤胃球菌屬有兩支菌減少,一支菌是增加,但姻親組這三支菌全都減少。
研究者指出,過去有研究發現姻親帶來壓力,與婆家同住的女性有三倍風險罹患冠心病。這次研究進一步發現姻親聚餐和瘤胃球菌豐富度顯著下降有關,呼應過去研究發現,面臨慢性壓力的動物、重度憂鬱患者,其瘤胃球菌豐富度明顯較低。
有學者提議,或許應進一步研究同志族群逢年過節回家時,腸道菌相受到的衝擊,或比較女性回夫家或娘家時的腸道菌狀況。
精神科醫師張立人表示,這篇研究雖未透過評估量表或唾液皮質醇去實際測量壓力,仍是值得重視的「腸腦軸線」好例子。張立人指出,壓力會改變腸道菌生態,過去就有研究發現,和開學時相比,大學生期末的糞便,乳酸桿菌數量明顯下降,而且與壓力荷爾蒙增加有關。
腸道菌生態也會回過頭來,惡化大腦對壓力的感受,讓人產生失控的負向思考,最後演變為憂鬱症。有研究將人類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糞便中的菌相,整組移植到老鼠體內,結果老鼠也得到憂鬱症。
張立人表示,這些研究證實情緒並不只是大腦主觀的感覺,而是既客觀又具體的存在,也揭示了透過調控腸道菌來改善憂鬱情緒、強化認知功能,會是有效的策略。
目前已知的壞菌有梭胞桿菌、困難梭胞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等。好菌則有龍根菌、乳酸桿菌、脆弱擬桿菌、植物乳桿菌等。
要讓腸道好菌當家,張立人建議重視膳食纖維攝取,膳食纖維分解產生的丁酸等短鏈脂肪酸,是好菌最愛的食物,也要多吃升糖指數低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見下表),勿偏食精緻澱粉、含糖飲料這些會壯大壞菌的食物。張立人提醒,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喝點無糖優酪乳,如果吃甜食喝含糖飲,只能帶來短暫幸福感,很快就會發現藉「糖」澆愁、愁更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