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不舒適又影響患者自信 「胃造口」已可取代
一名58歲男患者因腦出血後長期臥床,又因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經復健一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但語言治療師考量管子長期置放,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不僅順利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重拾笑容,找回自信。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張家熙表示,當中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對患者來說,鼻胃管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每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既增加家屬照護困難,更影響患者在外觀與心理上自信,讓不少患者家屬苦惱不已。
他說,為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也就是「用肚子吃飯」。傳統上由一般外科醫師執行,患者需全身麻醉,從胃部大彎處開一個1公分的傷口,將胃造口的管子經皮下脂肪與腹膜直接穿進胃,利用管子尖端的類似水球的囊袋,注水後方便外科醫師將腹壁與之縫合,但手術時間較長,費用也較昂貴。
相對的,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裝置胃造口,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在給予病人鎮靜與止痛藥物後,以內視鏡經口進入胃部,採局部麻醉利用穿刺針穿過腹壁及胃壁,由此路線放入導線,用胃鏡將導線拉出口腔,套上餵食管後,再將灌食管沿食道重新拉進胃部,最後由肚皮穿出,即可作為灌食入口。
張家熙補充,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的患者,則不建議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治療。
他強調,裝置胃造口的民眾,照護者僅需每天用生理食鹽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並順時針旋轉灌食管,確認位置,平均每半年回門診更換管子即可。對患者及照護者來說,不僅改善外觀,亦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尊嚴,建議可與醫師多溝通,嘗試最適合的方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呷賽也能治病 她擺脫腹瀉苦
長期腹痛腹瀉以為慢性胃病?當心是「克隆氏症」
冬天做糞便潛血檢查 正是好時機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
腹痛腹瀉以為是腸躁症?當心罹「潰瘍性結腸炎」
過餓會讓胃出問題?營養師:「空著的胃就是過酸的胃」
方志友父逝前流出黃色淚水 醫師說明為什麼
被爸爸笑小腿粗 單親少女竟吞棉花減肥致腸阻塞
吃太多粗糧也不行!4個習慣讓腸胃越來越受傷
喝氣泡水促進腸胃蠕動?醫師:可能加重這些疾病症狀
食物過敏 疑與腸道菌叢有關
胃痛的人可以靠吃粥緩解嗎?這幾種情況可能越吃越慘
膽結石阻塞引發膽囊炎 可用藥物緩解不開刀嗎?
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過度引起的?很多人都想錯了
小腸中風成「直腸子」難進食 苦11年移植成功
吃辣傷胃還引起胃潰瘍?研究:辣椒素反而能護胃
腹瀉跑急診 創3年同期新高
醫病天地/常吃速食、手搖飲 小四生有脂肪肝
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察覺 腸胃常不適需檢查
腸躁症與腸胃炎傻傻分不清?!2招遠離大腸激躁症
「不吃醣」竟讓大腸劣化?2種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腸胃生病
健康@news/姻親聚餐壓力大 腸道益生菌下降
上班族腹痛腹脹2年 原是腸躁症上身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醫生告訴你大腸鏡檢查有多重要
驚!食物竟進不到胃裡 這個女高中生瘦如紙片人
8成大腸癌與飲食、生活有關 醫師教你從糞便顏色判斷腸道健康
腸健康關乎免疫力 醫師:腸道菌叢多樣 過敏機率就低
為何吃益生菌好幾個月,還是覺得排便不順?專家解惑
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 醫師:這些人的腸道更容易長瘜肉
猜你喜歡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
如果不想洗腎 醫師說這個動作一定要做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青光眼關鍵藥大缺貨 手術成功率剩5成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身體愈健康,反而猝死機率較高?醫師分析原因
腎不好,指甲會出現警訊? 醫:不是一個好的判斷基準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從前胸痛到後背別大意!醫:高血壓是最常誘發的因素
列入必要清單仍缺藥 醫界跳腳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常嗜睡、提不起勁是身體在老化?疲累程度是原本的2、3倍就該留意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72歲老翁頻尿睡不好 就醫赫見膀胱內長滿瘤
不彎腰駝背就好?醫師:過度挺腰的坐姿有更高機會下背痛
心臟手術改微創 縮短病人恢復期
膝蓋退化不可逆!醫:體重增1公斤 關節負擔多3公斤
3型全現蹤!中國鼠疫累積4例 去這7個省要小心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台灣人當先驅/青光眼手術用抗癌藥 陳振武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