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容易累?其實肝還有五種求救的表現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台灣是肝病大國,這句話人人琅琅上口,愈來愈多人對肝病提高警覺。很多人認為「肝不好,容易累」,但醫師提醒,肝臟不好和「疲勞」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慢性疲勞症候群與肝病有關者只占一成,肝是沉默的器官,但它仍會試圖與身體對話,眼白泛黃、胸前長蜘蛛痣、啤酒肚、掌紅班及感冒超過兩周末癒,可能都是肝在求救。
林口長庚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簡榮南表示,體內組織氧氣不足才會產生疲勞感,因慢性疲勞到門診求助的民眾中,只有一成最後發現因肝臟發炎或纖維化造成,「疲倦」最常見的原因是缺乏運動,組織氧氣不足,其次是睡眠品質不好,沒有得到充分休息,都會產生較強疲倦感。
肝是沉默的器官,生病了卻不會痛,讓人難以察覺。一般民眾若有隨時注意肝不好的警訊,簡榮南說,急性肝炎症狀像感冒,但普通感冒經治療,五天至一周會康復,但肝病所誘發的類似感冒症狀會持續,所以建議民眾感冒吃藥後,兩周未能痊癒者,就要多加留意。
此外,因肝炎造成黃疸,容易出現「眼白泛黃」表現,這也是肝不好的警訊之一,但並非所有人發現眼白泛黃後,馬上就醫都能來得及治療,一部分慢性肝炎者會吃藥也沒效,甚至可能已嚴重至需要換肝。
簡榮南也提及,胸前長出很像紅痣但有「牽絲」的「蜘蛛痣」、手掌鼓起處像練了鐵沙掌一樣通紅的「掌紅班」都容易出現在慢性肝炎患者身上,兩者皆是因雌激素較高出現,肝硬化會造成代謝變慢,雌激素上升,因此也是肝不好的指標。另有些慢性肝炎患者會出現「類啤酒肚」,事實上是腹水。但一般民眾很難分辨兩者不同,建議有啤酒肚的民眾可就醫由醫師判斷。
但簡榮南強調,這些身體表現不一定在病程前期出現,有時出現症狀病情己經很嚴重。建議民眾定期接受篩檢,及早發現問題,目前成人健檢提供45歲以上、民國55年以後出生民眾,終身一次B、C肝篩檢,另外,自6月起,原住民調整為40歲至60歲終身一次。針對C肝高盛行地區,國健署將視經費許可,研議開放範圍。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腸躁症腹瀉、便祕 低腹敏飲食3階段改善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醫病天地/滿口爛牙突腹痛 竟是花生卡住小腸
男子腹痛腸阻塞就醫 竟是花生米加牛軋糖惹禍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婦人咳嗽1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支氣管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腸胃炎腹瀉喝運動飲料反害脫水!專家揭正確做法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便祕突緩解也可能是腸炎警訊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