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紓壓仍感憂鬱煩心?醫學顛覆:根源可能在「腸」!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年陸續刊出〈神經科學家高度關注「腸─腦軸」:腸內菌影響精神狀態已被證實〉(Gut-brain link grabs neuroscientists)、〈當大腦遇見腸道〉(The tantalizing links between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精神健康:從腸道開始思考〉(Mental health: thinking from the gut)等文,紛紛指出:憂鬱、焦慮、情緒障礙、壓力與創傷反應、自閉行為等大腦症狀和「腸內菌失調」緊密相關,且深受飲食影響。
科學家發現好的腸內菌會透過以下方式調控我們的大腦:
* 協助製造γ-胺基丁酸、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它們是大腦的天然鎮定劑。
* 能降低氧化壓力,保護腦神經細胞免於自由基與活性氧傷害。
* 從腸道發號施令,透過自律神經提升大腦海馬迴中GABA基因表現,大量製造GABA這種幫助放鬆與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以及增加海馬迴中的腦源神經滋養因子。
* 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避免黏膜滲漏而使腸道細菌毒素干擾大腦。
* 鍛鍊健康的免疫系統,避免腦神經過度發炎。
這就是「腸腦菌軸」(microbiota-gut-brain axis)的劃時代發現(見下圖)。
若腸內菌失調,也就是壞菌多、好菌少時,大腦將失去上述多重保護機制,進而出現: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氧化壓力過大、γ-胺基丁酸與腦源神經滋養因子不足、腸道細菌異常代謝物與毒物、腦神經過度發炎,不僅和上班族的負面情緒有關,更和多種大腦與身體疾病的產生關係匪淺,當中許多疾病一直被醫界認為「原因不明。(見下表)
我們回過頭來想:你的腦疲勞、老化症狀為何不容易好?
一位65歲退休女醫師,因為多年失眠來找我。她一天只能睡5小時,淺眠多夢。我發現,她個性很急、容易焦慮又潔癖,長期腸胃不好,有胃食道逆流、腹脹、常便祕。我建議她吃益生菌,一個月後,她告訴我能睡到6小時,睡眠品質變好,腸胃大幅改善,心情放鬆許多。
原來,心理的問題不是只看大腦,更要看腸胃!因為大腦一直受到腸道菌調控,上班族要改善腦疲勞,提升腦力,得從腸道健康做起。然而,你和醫生都忽略了腸內菌失調。該怎麼做呢?
* 大幅增加蔬果(膳食纖維)攝取量;
* 少碰高糖食物;
* 減少動物性油脂;
* 避免接觸化學添加物或環境毒物;
* 多吃含益生菌的食物(如無糖優格、泡菜、臭豆腐、紅麴等);
* 直接補充益生菌。
「腸胃是第二個大腦」,照顧好「腸腦」,不但「大腦」思考更清晰,更能改善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慢性疲勞等高盛行率的身心疾病。
(本文摘自張立人著,《終結腦疲勞!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商業周刊出版)

50+
50+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2017年成立,是台灣最大熟齡媒體與生活風格社群。
50歲後,該如何過好往後至少30年的人生?作為「會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不期望兒女會照顧的第一代」。要有理想的老後,要靠自己有意識的規劃!
50+提供生活全面向的討論,包括理財、居家、健康、旅遊、時尚、心靈、人物與照顧安老方案。我們希望成為新一代50+族群有意思、有料的老朋友,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50+官網】:https://www.fiftyplus.com.tw
【50+Line】:https://line.me/R/ti/p/%40efu3793r
【50+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50pluscommunity/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接觸血液、體液恐感染C肝!出現噁心感、倦怠應警覺
共餐會被感染?肝炎患者遭汙名化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男子罹患肝腫瘤 微波消融術10分鐘讓肝腫瘤壞死
玩社群、走進偏鄉防治肝炎,吉立亞醫藥─亞太ALL4LIVER獎助計畫推動B肝識讀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便祕不只傷身也傷腦,導致憂鬱?醫:5招養成腸道好菌顧好腸道健康
婦人誤食4公分魚刺刺破肛門口直腸 竟導致終身洗腎
右下腹痛超過1天不要忍!闌尾炎初期像吃壞肚子 闌尾破裂恐嚴重感染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憂慮小孩染疫頻拉肚子 醫:焦慮引起的大腸激躁症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簡榮南:B肝用藥停不停 讓證據說話
簡榮南/固定療程或長期治療?B肝治療的省思
健保大數據/110年膽結石門診就醫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特色院所
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
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
61歲至70歲為膽結石發作高峰 醫揭膽結石常見共病
藥物縮小膽結石不見得是好事!醫:更易卡在膽管
膽結石需要積極處理嗎?醫詳解膽結石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老翁半年2度總膽管結石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取石
急性腸胃炎個案增 醫師籲勤用肥皂濕洗手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