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7歲的陳小妹妹,從3歲開始就因反覆腹痛合併食慾差、常嘔吐,導致吃不下、吸收差,嚴重影響她的成長,甚至兩年長不到1公分,身高較同年齡孩童少了10公分。
陳媽媽回想,孩子發病後,陸續至多家醫學中心就診,卻遲遲無法確認病因,使得治療效果不佳。直至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終於發現小腸多處潰瘍,並綜合過去病史及臨床表現,確診為克隆氏症。
收至個案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盧芳廷表示,確診後,治療以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及腸道營養為先,但考量陳小妹妹已是中重度病況,再加入生物製劑治療。陳小妹妹在用藥後,身高體重有顯著的進步,4個月後長高5.3公分,比過去3年加起來還多。
盧芳廷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主要包括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兒童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克隆氏症較多,台灣目前確診的兒童克隆氏症病患約有200位。
克隆氏症發生病因很複雜,包括基因遺傳、環境變化及腸內菌叢改變等都有關,種種因素導致免疫失調而造成慢性反覆發炎,最終導致腸道不可逆的損傷。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青壯年族群,18歲以下發病大約佔10~20%,且大多集中在青少年時期,但也有早至嬰兒時期就發病的個案。
盧芳廷說,因基因種族關係,此病在西方國家較盛行,發生率可達千分之一,亞洲國家過去病例較少,但隨飲食西化以及環境衛生改變,近年來盛行率也是快速上升。根據台灣健保重大傷病檔案,台灣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雖不多,但過去15年內的患者人數暴增26倍,估計目前全台約有2.2萬名患者。
克隆氏症主要影響消化系統,症狀包括長期腹痛、腹瀉、發燒、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甚至有肛門廔管及肛門膿瘍,或其他器官表現,若沒有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最終會因反覆發炎而腸道狹窄或是形成廔管,需要手術切除。
盧芳廷進一步解釋,由於初期症狀易與大腸激躁症、痔瘡混淆,多數病人平均多耗費2、3年才被正確診斷,以致延誤治療時機;甚至常被誤以為是腸胃炎或是急性闌尾炎而進行手術,但因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症狀仍會反覆發生。
要確診克隆氏症,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之外,需要進行內視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也可能為了檢察小腸病灶,需要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是膠囊內視鏡檢查。
盧芳廷說明,可吞式內視鏡膠囊,尺寸長2.3公分,拍攝視角156度,每秒可拍6張照片,適用於小腸黏膜病灶偵測。優點在於非侵襲性、無痛、簡單,只需將膠囊內視鏡吞入,使用時需配戴腰帶或貼片,另配戴接收器,利用RF 技術即時傳輸畫面。
而治療克隆氏症以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及腸道營養為先,中重度病患,將會加入生物製劑作為治療以期達到快速緩解和維持穩定;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腸道狹窄或是膿瘍的部位。
盧芳廷提醒,開始用藥治療後,也需要定期進行內視鏡檢查確定腸道黏膜是否癒合改善。
【醫學小辭典】兒童膠囊內視鏡適應症:
1.兒童小於18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經一次內視鏡及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仍無法找出出血原因,且經其他影像學檢查(如CT/MRI或血管攝影或核子醫學或小腸攝影)仍無法確診者。
2.兒童小於18歲,慢性或長期小腸病變患者。
禁忌症:
1.已知或懷疑有腸胃道阻塞、狹窄或腸道廔管者。
2.裝有心臟節律器或植入式電子醫療設備的患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