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好友來看診,只見他雙眉不展,趕緊問緣由。
「父母最近雙亡,快樂不起來。」
「我那八十幾歲的老爸被我七十幾歲的老媽一直嘮叨個不停,最後生氣就走了!」
「老媽呢?」我關心的問。
「老爸死後,她沒人可煩,悶悶不樂,找人打麻將,想不到槓上開花,太高興了,腦中風,也走了。」
原來一個是氣死的,一個是樂死的,都是情緒太過激動,血壓升高引起的腦中風而身亡。
古語說:「心平氣和」雖然是教人修身處世的道理,但也是保身保命之道。
同樣的話,用在醫學上也有類似的道理,例如有些B型肝炎帶原者,本來肝指數是正常的,求好心切,想增強免疫把B肝病毒消滅掉,於是服用一些號稱可以增強免疫的食品、偏方、草藥、黑藥丸或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本來人體與病毒和平共存,結果反而因為人體免疫細胞發動攻擊躲在肝細胞內的病毒,引發肝細胞發炎壞死,肝指數升高,肝炎發作,嚴重者引發猛爆性肝炎,甚至肝衰竭而死亡,這種例子在門診中屢見不鮮。
事實上,對付B型肝炎,如何將它消滅不僅是全世界數億B肝患者的希望,也是醫學界努力的目標。幾十年前,醫界也有嘗試以類固醇調節人體免疫力,誘發病毒活性,讓病毒活化起來之後再以干擾素或胸腺素毒殺,雖然有一點療效,但也有些病友反而因為病毒失去控制,因而引發了猛爆性肝炎而危及生命。
近年來,抗病毒藥物進步很多,第一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雖然療效不錯,但容易產生抗藥性,停藥後容易引發病毒反彈,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新一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發生抗藥性的機率大為降低,停藥後反彈的機率也少很多,但仍然要在醫師的嚴密監控下好好使用。
總之,藥與毒是一物的兩面,不管什麼東西,一定要經過嚴格的人體試驗及動物試驗才可以安心放入口裡,千萬不可自己當神農氏,想「嘗百草治百病」,當實驗的白老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