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0.jpg)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消化性潰瘍已經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疾病,因為發生的機會愈來愈高,所以民眾常常聽說某某人有消化性潰瘍、某某人就醫檢查後發現已罹患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就是胃、十二指腸等組織黏膜受胃酸分泌、幽門桿菌感染等因素導致受損、潰瘍,如發生在胃部就稱為「胃潰瘍」,如果發生在十二指腸就稱為「十二指腸潰瘍」。其中,又以胃潰瘍最普遍。
專家看法:
外科醫師李兆人表示,消化性潰瘍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像是胃出血、胃穿孔、胃出口阻塞、十二指腸出血、十二指腸穿孔等併發症皆是,通常醫師會使用抗生素、制酸劑等方法來治療消化性潰瘍,以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於讓病情逐漸獲得好轉。
臨床症狀:
一般來說,通常消化性潰瘍患者會出現上腹部疼痛、心口灼熱感等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胃口差、吐酸水、腹脹感等症狀。如果是胃潰瘍患者,常常在用餐後三十分鐘至三個鐘頭之間感到上腹部疼痛;如果是十二指腸潰瘍患常常在空腹的時候出現腹痛的情形,但等到用餐或服藥後就可以改善疼痛。
建議事項:
1.日常生活要規律、心情要愉快,建議應充足睡眠、舒解壓力、轉移不好的情緒。
2.三餐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平常不要暴飲暴食,睡前也不要吃太多。
3.咖啡、濃茶、辣椒、檳榔、糯米、酒類、汽水、香菸、太甜的食物、太油的食品等應節制,如果可以不碰的話就少碰為妙。
4.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到消化性潰瘍,建議患者就醫時應事先告知病情。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