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連永祥/台北市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作息飲食不正常,容易造成許多文明病,其中以腸胃疾病為大宗。
消化性潰瘍為現代人常見的腸胃道疾病之一,症狀可見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胃痛、燒灼感、吐酸水等,嚴重者解黑便、吐血、胃穿孔,許多患者選擇搭配中藥調理體質。
消化性潰瘍乃因胃黏膜防禦能力受損,使氫離子滲入黏膜組織活化胃蛋白 ,使腸胃壁破洞或出現裂痕,形成潰瘍,潰瘍部位通常在食道、胃,或是十二指腸,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症狀,痛的性質表現不一,有隱痛、刺痛、灼痛、脹痛等。
胃潰瘍發生於胃小彎和幽門部位,疼痛多在進食後半小時,持續1到2小時逐漸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球部,疼痛多在進食後2到4小時,進食後疼痛緩解。
消化性潰瘍病因可分以下數種:
(1)情緒:過度緊張、憂鬱煩悶、思慮過多
(2)精神:熬夜晚睡、長期處於壓力狀態
(3)飲食:喜食刺激、重口味不易消化食物
(4)其他:像藥物、遺傳、吸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就中醫而言,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並沒有嚴格區分,皆屬於中醫「胃脘痛」範疇,先區分寒、熱體質再加以用藥。
屬於寒證者,胃寒使腸胃運化不利,症狀可見胃痛纏綿不癒、消化不良、脹氣、腹瀉等,且喜飲熱水熱湯、四肢冰冷、倦怠等,中藥成方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屬熱證者,胃酸分泌過多,症狀可見胃脘疼痛兼灼熱感、惡心泛酸、容易飢餓等,且口乾口渴,小便黃、大便不暢等,中藥成方可選左金丸、半夏瀉心湯。
就用藥而言,黃連含小檗鹼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大黃能減少胃液分泌、減輕炎症程度;三七能改善胃黏膜循環幫助潰瘍癒合;生地、麥冬、玄參能幫助腸胃黏液分泌等,上述藥物皆可因個人體質症狀加以選用。
穴位治療以肝經、脾經、胃經穴位為主,容易情緒憂悶、思慮過多的人可選用內關、太衝、陽陵泉;容易胃痛、脹氣的人則選用足三里、公孫、太白、合谷;容易倦怠乏力、消化不良、腹瀉的人則選用天樞、中脘、關元等穴。
治療更要從日常生活調理著手,所謂「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消化性潰瘍病程長、復發率高,更應注意飲食習慣,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少菸酒、刺激性、難消化食物。
生活要規律、心情放鬆少生氣、睡眠充足,另外,養生莫善於動,配合適當的運動,能通暢血脈、幫助消化。以西藥配合中醫藥調養,加上生活飲食調理,讓您擁有健康好腸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