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腸胃道的腫瘤「胃腸道基質瘤」(GIST),每年約有3到4百位新增患者,在手術切除後,皆得定期追蹤,已無腫瘤患者,可考慮自費藥物預防,若仍有腫瘤、或轉移時,則必須持續吃藥。
GIST治療是採手術切除腫瘤,如腫瘤惡性度大、復發轉移機率高,也有的在手術前即已轉移,則必須輔以標靶藥物治療基利克(Glivec)或紓癌特(Sutent)。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廖繼鼎說,目前治療以手術配合標靶藥物,未轉移的病人手術切除乾淨後,治療後確定沒有腫瘤時,在國外建議可預防性用藥,服用標靶藥物基利克(Glivec)一年,不過國內目前健保未給付,因此若要預防用藥,一個月花費可能要7、8萬元。
如果腫瘤未切除乾淨,或是轉移性的病人,必須一直吃標靶藥物基利克,如惡化時,可採用第二線標靶藥物紓癌特(Sutent),國內有健保給付。
GIST病患皆需要透過電腦斷層等理學檢查、定期追蹤。
【2010/09/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