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攝影】
傳統肝腎功能檢測,多屬「落後指標」,也就是器官出問題了才有徵兆;工研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合作開發新的生物標記檢測法,只要肝、腎有狀況,馬上可檢出,已申請全球專利。
生醫所副所長曾錙翎說,肝腎病可稱得上是「國病」,以洗腎人口來說,台灣是世界第一名,每年健保費光洗腎部分,花掉250億元,「如果能先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減輕大筆社會成本」。
曾錙翎說,所謂生物標記是以人體體液(血或尿液)為標的物,透過生物科技手法,比對正常人與病患間DNA表現的差異;為了這項研究,工研院與業界組成「肝生物標記開發聯盟」及「腎生物標記開發聯盟」,並由馬偕、國泰、榮總、三總、成大、秀傳醫療體系與台大醫院合作,比對超過1500個樣本,辯識率高達99%。
曾錙翎說,以腎病為例,有半數是糖尿病引起的腎病,還有一種是中草藥腎病變,這與國人喜歡吃藥有關,但後者尿液檢測不出尿蛋白,常被誤為健康,等發現時已要洗腎,工研院開發的新穎性生物標記,只要腎出現傷害,就能檢出。
她說,肝硬化的進程是:肝炎(B、C)而至肝纖維化、肝硬化,全球因B 、C肝炎引起的肝病約5億人,如果加上代謝性肝病,超過10億;工研院的新檢測法,可診斷C型、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纖維化,在酒精引起的肝纖維化,也能測出。
這兩項研究成果,已分別申請全球專利,也會移轉給國內廠家,最快明年就會有初步服務項目上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